国际史诗学大会在雅典开幕

2025-04-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杨雪)2025年4月7日,以“史诗传统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国际史诗学大会在希腊雅典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史诗传统的当代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增进对史诗传统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全球文化包容性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彭金辉、希腊文化部秘书长乔治·迪达斯卡洛、中国驻希腊使馆临时代办赖波分别致辞。彭金辉指出,史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其生动的叙事方式传承着先民的智慧结晶,赓续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史诗所彰显的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色,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史诗研究早已超越单纯的文学范畴,成为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以尊重文明差异凝聚发展共识,以践行文明互鉴实现和合共生,正是史诗传统给予当代世界的深刻启示。他强调,加强人文交流,深化学术对话,积极探讨史诗这一人类精神财富在当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为让古老史诗焕发时代活力贡献经验和智慧,是世界各国人文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的时代使命,我们要携手加强对史诗的保护传承,让传统史诗在当今世界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
  迪达斯卡洛表示,史诗是各国人民精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的参照系。史诗传统遍布世界各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是维护和加强民族认同和集体记忆的重要力量。他指出,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丰富,对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希中两国相距遥远,但自古以来,她们之间的交流与互通从未间断,双方的合作持续不断且硕果累累。举办国际史诗学大会,将不仅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也能促进关于史诗传统永恒价值及其作为人类遗产意义的交流。他强调,大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是亚洲国家在雅典设立的首家古典文明研究机构,必将成为重要的知识殿堂和学术平台。
  赖波表示,中国和希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相通的文明积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近的梦想追求,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同行者、文明交流互鉴的好伙伴,也是当代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两国虽远隔万里,但两种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相互呼应,相信举办此次国际史诗学大会,不仅能够探讨史诗的学术价值,也能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展现中希两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和时代担当。
  5位专家立足各自专业视角,围绕大会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德国波恩大学卡尔·赖歇尔教授指出,20世纪以来,史诗的比较研究经历了从历史分析到文学阐释的拓展,在全球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史诗研究日益成为促进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手段。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妮可·雷韦尔研究员指出,当今全球多数语言通过口头传承,口头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智慧却常被书面文化边缘化,新技术的发展为口述传统的记录、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莱昂纳德·查尔斯·米尔纳荣誉教授以古希腊社会为例,探讨了古希腊史诗如何在多语言、多文化环境中发挥整合作用,并提出构建针对史诗出版和阐释的数字“开放性注疏平台”,以推动跨文化史诗研究的发展。
  希腊帕特拉斯大学梅内拉奥斯·克里斯托普洛斯教授分析了古希腊史诗与历史文本如何通过女性角色解释战争冲突的起源,并探讨了史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历史因果关系的叙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研究员表示,中国有关史诗的系统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强调口头与书面、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并重的大文学观引领下逐渐确立并长足发展的。在揭示中国史诗活态属性及其意义功能的同时,中国学者也为世界史诗学贡献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会议期间,各国专家学者还将围绕“史诗研究及其跨文化交流”、“数智时代史诗的保护和传承”、“世界古代史诗与早期历史研究”、“文化遗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深入研讨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