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1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等主办的2025城市科学新年论坛暨《江南文化十二讲》座谈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十五五”时期中国城镇化的规划与建设、江南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化与文化价值阐释等话题作了研讨。
“十五五”时期即将到来,亟须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牵引下,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和谐能动的城城关系、城乡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要立足安全、舒适和协调,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同时,要立足共济互补优化城市间功能,加强经济圈建设,以产业协调为重点推动城市间特色发展和合理分工。另外,还要立足乡村振兴深化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与综合创新气质的重要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杨庆存提出,要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述人文底蕴深厚、形态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通过充分运用“文化”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着眼于历史、落脚于现实,更有针对性地讲述长三角城市的历史渊源、衍变范畴与表现形态,讲述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未来发展的前景。
“站在城市经济角度来看,在过去发展阶段中,我们对消费重视不够、支持不足、手段不多。”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冯奎看来,扩大消费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城市经济来说,有四个方面工作可做:一是将消费作为城市的重要甚至首要功能定位;二是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并形成诸如文化消费等更多消费场景;三是建设高能级的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扩大消费空间;四是实施有利于促进消费的财政税收与普惠金融政策。
新型城镇化已经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城乡面貌和形象焕然一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持续丰富,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提出,面向未来十年,要持续做好城市文化研究,注重江南城市文化研究的学术创新。另外,还需处理好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不同城市之间的关系,持续做好政策制定、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引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以文化研究为助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和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更好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