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提供学理支持

2025-0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战略任务。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格致出版社主办的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作了深入交流。

  加快开拓和发展经济学新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的诸多经济现象和取得的实践经验,对西方经济学范式、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回应当代中国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必要一步,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陈昕表示,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离不开理论支撑。当前,在实证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中国经济学家已进入运用新方法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逻辑进行探究的新阶段。
  上海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提出,西方经济学理论注重形式逻辑和实验验证,但在中国经济实践的解释上存在缺陷,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逻辑和辩证思维存在冲突。从历史角度考虑经济发展、增长和结构等问题,并基于此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具有知识传承价值。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认为,西方经济学基于经济相对发达、文化相对同质、国家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构建的理论体系,难以全面解释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加快开拓和发展经济学新领域。
  “统一发展经济学概念的出现,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学人对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性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认为,统一发展经济学基于人类经济发展的力量分析,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经济发展的事实出发,借鉴经济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反思并突破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分析工具、前提假定和分析范式等局限,为解释不同时空下人类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刻回应,也是对全球经济理论创新的积极贡献。与会学者呼吁,要让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前沿探索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不断推进经济学学科体系创新。
  从国家视角
  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国家和市场被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但这一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受到质疑,其开出的“经济处方”也无法起到好的效果。与会学者提出,在近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和市场之间不再泾渭分明,政府和市场并非绝对对立,尤其是在推动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更应将重视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作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不是‘处方’有问题,而是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国家能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国家能力与市场的相互支持关系。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视角推动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既是对当代主流经济学内涵的突破,也是为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大国博弈竞争中,国家力量被重新强调。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学研究纳入“国家”视角的需要更加迫切。我们只有从历史视角审视经济发展和国家力量,进而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
  从国家视角加快推动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对发展经济学内涵的突破。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殷德生表示,当前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贫困国家、贫困人口,这对理论的阐释形成了局限。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只有从国家整体发展视角研究发展经济学,才能真正理解经济发展背后的多维因素,从而激活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活力、动力和潜能。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提出,无论是研究中国问题还是世界问题,中国学者都应在社会科学各研究领域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我们要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认知和发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
  与会学者认为,应继续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提升中国学者在全球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慧启迪。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杜琨(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