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交往下的政治传播新趋势

2024-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10月27日,第十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政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政治传播、数字交往与全球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以学术论坛推进政治传播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以“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话语开始探索这一领域以来,政治传播研究稳步发展,并在近十年呈现出蓬勃态势。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政治传播的格局和形态,使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展现出新特点和新挑战。

  “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的年度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多年,旨在通过学术论坛探讨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提出,中国学者应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认识到政治传播的重要性,聚焦数字交往中的政治传播新趋势,为推动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和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学者们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政治传播研究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支撑。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提出,当下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需求、关注数字传播,非常有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表示,近年来,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不断探索其边界、核心议题和主流范式,成果丰硕,但仍面临核心议题有待凝练、理论创新不足的挑战。每届论坛的主题设计均聚焦前沿重要议题,汇集学术共同体深入探讨。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杰认为,本次论坛中多位专家的报告基于经典理论、人文关怀和实际问题展开论述,坚持守正创新,从学理上丰富了当前的理论探讨,对拓宽视野和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邹军认为,论坛的持续举办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主题的扩展上,更体现在学术界的广泛参与和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把握上。论坛帮助学者们更清晰地理解当下的政治传播现象,把握其发展脉络,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数字交往带来的研究新课题

  当前,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等数字媒介技术深度赋能传媒产业,也为政治传播孕育了智能化的数字交往环境。学界需深入探讨数字交往带来的政治传播新格局、新生态,深度聚焦数字交往中的个人、群体、社会以及国家,关注互联网空间的善治与数字社会的福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重点关注在智能体兴起时代人机关系的本质。她表示,我们应肯定人机交互为特定人群提供情感陪伴的积极影响,也应该重视其对真实人际关系的削弱和限制。

  胡正荣也提到,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其构建的新生态对新闻传播具有推动作用。他阐释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AI出现后,构建新的生产关系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性,提出需关注生产关系的重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吴飞提出了“数字共通”的观点,认为交流极其重要,但交流的共识难以达成。他提出两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共显”是存在者存在的本质与数字共通中的复数的共鸣关系。他认为,虚假共鸣不能形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从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沟通和数字交流出发,探讨新闻传播学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她强调,要警惕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夯实学科基础导致的学科解构的风险。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从马克思的文化观和意识形态观展开论述,强调应重视文化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注重“内部”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因素,以适应当今时代对外交流的需求,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共享。

  数字化生存下的国际传播

  数字化推动了新一轮全球化,信息传播技术将全球带入数字化生存和交往的新阶段。在数字化推动的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研究和实践将走向何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反思了当前的国际传播问题。他提出,全球信息交往流动性不断增强、全球信息传播碎片化加剧,共同带来传播生态脆弱的问题,全球化进入新旧过渡期,可控性降低,风险加大。对中国国际传播实践而言,需接受由之带来的理念变革,深刻认识到“传统国际传播期待与当下传播生态存在紧张关系”的困境,充分认识多元现代性的世界发展可能,解决国际传播战略目标、新的国际传播环境和制度性安排的技术张力可能加剧的问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佳提出了提升国际传播效力的五重维度,即建立跨领域协同联动传播机制,实现传播主体间的互补并形成合力;运用转文化叙事策略,构建与全球受众的共情和共鸣;应用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推动模式创新并优化传播效果,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准度;设计精细受众分析框架,确保信息内容与受众需求及兴趣高度匹配;构建多维战略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吴来安以广告为“媒”,探讨国际传播的变迁。她认为,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资源配置方式,形塑并重构了全新的国际传播生态场域,推动了广告国际传播主体、内容和渠道的加速变化。隐私侵犯、算法偏见,以及数智文化工业化所产生的“碎片同质、低俗失范”等隐忧逐渐凸显。

  论坛设置了“国际政治传播与全球文明”“政治传播与中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建构与传播”“政治传播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交往与政治参与” 等议题,由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杜琨(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