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予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06-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6月20日,《新质生产力》多语种图书签约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擎分别致辞。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创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202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新质生产力》(盖凯程、韩文龙著)一书。该书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重要着力点、比较与借鉴”的思路,用既富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新质生产力概念,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次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同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就该书的翻译与出版正式签约,希望通过该书的海外出版发行,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杨志勇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一书“走出去”,该书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波兰文版本的推介和翻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计划2025年六个语种全部在海外发行。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推出更多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学术著作,积极宣传、有效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王擎谈到,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进行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大众化传播,是经济学研究者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光荣的学术使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政治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团队优势撰写的《新质生产力》一书,结构条理清晰,很好地平衡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大家小书”的典范之作。
与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坚实基础
  在会议研讨环节,来自经济研究领域的多位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学术观点。他们认为,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中国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实践基础。从创新角度看,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从劳动者角度看,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产业角度看,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从制度层面看,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需要抓住数字化契机,加速技术扩散、扩大市场边界、降低生产成本,以数字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稳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谈到,新质生产力既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又兼顾了质量和速度,还统一了活力和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体上要加大包括人才、资金和市场的“新质制度”供给,具体对策上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授权运营体系、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规范数字平台企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新质生产力》作者之一、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新质态,在要素构成、推动力量和社会分工协作体系方面均体现出先进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我们可以将新质生产力理解为在新发展阶段,新型劳动者利用新型劳动资料等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造新的社会分工和协作体系,创造社会新财富的能力。通过牵引效应、结构效应、乘数效应、增长效应,新质生产力赋予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
 
《新质生产力》书籍展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