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高端论坛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丛书首发式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法学、信息管理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的学者结合各自研究,从立场、观点、方法、表达和传播等多个维度,围绕话语体系建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行动自觉
自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行动自觉。
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马费成看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系统梳理学科发展史,推进二级学科深度融合;归纳提炼一级学科的基本学术命题、范畴、观点、思想,深入探讨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方向、重点和路径;统筹考虑本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规划设置,积极推动本学科领域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以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依据丰富的中国实践,我国逐步提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创新理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表示,植根于中国实践,真正体现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她看来,在研究目的上,要明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研究对象上,要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主线展开;在研究范式上,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要强调逻辑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新文科”跨学科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廖奕表示,中国法学现状体现为,学术的自我反思、学科的交叉纵横、话语的趋合聚拢。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回顾了西方法学话语体系、中国古代律学以及近代以来法学变革的历史发展进程,认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核心在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从概念着手,从体系着力。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表示,构建成体系的概念要寻找和确立枢纽概念,或者核心概念、总体性概念,通过内在逻辑关系将一个个概念联结起来,将“概念孤儿”变为“概念家族”,将概念叶片联结为“概念树”。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深厚滋养。同时,要在中西交流对话中,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加以研究借鉴、转化利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设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看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建构的,由原创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应该是立足中国实际,回答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既充分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又体现中国智慧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特别是通过展现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或世界上其他国家面临的类似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的知识体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表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