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寿命性别差距的变动机制

2023-08-14 来源:《人口研究》2022年第3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人口寿命之间的差距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是44.54岁和44.58岁,男女之间只相差0.04岁,而到2010年,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是72.38岁和77.37岁,男女之间相差了4.99岁。百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男女之差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动趋势。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寿命差距的变动背后蕴含着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即新中国的制度、法律、政策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进而促进了社会角色去性别化趋势的发展,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女性人口,最终使得女性人口寿命随社会发展愈发延长。 

  作者简介:陈昊,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陈岱云(通讯作者),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250024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70年来人口死亡性别差异研究”(19ARK00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平均预期寿命;死亡率性别比;性别差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