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护卫健康成长

2024-06-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并逐渐向低龄化、暴力化、隐蔽化方向发展。多地教育部门官微密集发声,呼吁防止欺凌事件,制止校园欺凌,严惩肇事者,已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民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断探索治理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预防难、发现难、认定难、处置难”的问题。如何寻“解题之策”、行“突围之举”,坚决遏制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态势,是当前急需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解决的问题。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9_5759613.shtml

  欺凌已经发展成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心智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因此,很多国家都实施了较大型的反欺凌干预项目以探索解决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这些项目大多从旁观者入手,旨在鼓励更多旁观者转化为保护者参与到欺凌干预中。然而,对抗强大的欺凌者可能具有风险性,如何促进安全有效的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9_5759615.shtml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彻底消除所有校园欺凌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群体动态互动视角来审视校园欺凌,不仅有助于揭示长期被忽视的旁观者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发挥旁观者潜在的积极作用。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如果所有的旁观者都不再袖手旁观,那么受欺凌者还会成为力量弱小的一方吗?还会有人去通过欺凌来达成自身目标吗?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9_5759614.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玲(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