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柔软了时光——方李莉育桃李二十周年(2003-2023)小记

2023-07-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小暑过后,艳阳高照,京城暑气旺盛、郁郁葱葱。为了庆祝方李莉教授培养研究生20周年,师门自5月开始特别策划筹备聚会庆祝活动。一众师友为纪念活动献策献力,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始终。2023年7月8日,方李莉教授60余位已毕业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汇聚京城,并特别邀请费孝通家属张荣华先生、中共中央党校徐平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光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赵书峰教授、中南大学谢旭斌教授到场,齐聚方老师家的小院,一同见证这温暖的时刻。

  斑驳光影里花香溢动,欢乐满园,照片墙连缀了时光,鲜花水果映衬着收获。师友、同门的笑容柔软了时光,温润了空气,弟子们与老师的拥抱将气氛推向顶点。

  张荣华先生是费孝通先生生前秘书,也是费先生的女婿。他的发言见证了方李莉教授当年跟随费先生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徐平教授曾师从费孝通先生,是方李莉教授的同学兼好友,他代表费门弟子发言并向方老师表示了祝贺。随后发言的还有郑光旭、朱乐耕、谢旭斌和赵书峰。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方李莉教授学术的认识,并表示了祝贺。桃李满天下,大概是每位教师的最高愿望。到场的方门弟子在各自领域深耕拓土,多有创获。

  方李莉教授教学指导研究生20年,硕果累累。在担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教授,东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等重要职务的过程中,也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界搭建起了良好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在牵头完成或在研的“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社会转型中的工艺美术发展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文化建设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理论与路径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和重点课题的主持工作中,除了推进个人研究,也促生大量其他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以家国天下的宏观视野和布局学科的胸怀,产出了系列成果;从“瓷都”景德镇到西北高原、西南村寨,再到散布各地的乡野民居或城市艺术区,方李莉教授带队走遍祖国各地开展考察,深刻践行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方李莉教授继承了费孝通先生“从实求知”的学术研究传统,在田野中关注中国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研究紧跟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无论非遗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艺术乡建,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题,她都身体力行,并基于深入的田野工作,提出独到见解。她提出的遗产资源论、生态中国、后农业文明等理念不仅具有学术性,还具有前瞻性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性。她提出的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体之上,还有一套多元一体的文化符号,这是指导中华民族生活行为和文化行为的重要象征体系,也是构成中国人心态秩序的重要媒介等学术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力。

  方李莉教授多次提到费孝通先生、田自秉先生等多位恩师对其科研、教学、生活的教育和影响,使踏实做人、严谨治学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无论是田野研究的逐渐完善深入,还是艺术人类学学科在中国本土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方李莉教授的核心领导和发掘团队力量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因参与方老师的国家社科重大、重点课题获得成长。

  聚会上,有多位师友携家眷出席,天伦共聚、其乐融融的场面尤其令人欣喜。每位同门师友脚踏实地经营各自工作和生活的同时,总有一个围绕着老师而形成的力量,既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也是一个温馨疗愈的港湾。

  一程山水一叶舟,恩师数载一世情。午间,大家一一对谈、三五成群的畅聊。尤其是相隔年级较远的师友们,昔日或许只在网络上相会,如今“网友奔现”,相通的研究领域和相同的方门记忆,令大家一见如故。

  师恩似海,情意绵绵。正如本次聚会活动的主题“爱,柔软了时光”,或许很多人开始只是从书本或网络上认识了方李莉教授,知道其是一位关切现实生活、从实求知、理论格局宽广的学者;成为方门一员后,则能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一份仁爱之心,关心人类,也关心每一个具体的人。就像方李莉教授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发言中的一句话,“女性正在用她推动摇篮的双手在推动整个世界”。事实上,方李莉教授始终如此践行着,这种使命感让其总是不知疲倦、动力无限,思考和脚步总在路上。回首20年,从学业的指导到生活的关照,方李莉教授对每位学生的关爱既有知识上的谆谆教导,也饱含亲人般的牵挂和嘱托。因此哪怕是在校期间只有匆匆的几年,毕业后延绵一生的师生情谊却是长久不减,反而因为时光的流逝而积淀下更深切的如同亲情般的爱。

  感谢相遇,也感恩师生缘分,愿不负栽培,愿生命璀璨,祝福所有人!

  (撰稿:李玥 图片:王彬)

关键词:方李莉;艺术人类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