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美丽中国”从构想逐步走入实践。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从纸面走向实际、从蓝图变为现实,美丽中国建设在中国广阔土地上有序开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必然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已迈出重大步伐,新征程上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实践的基本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之一即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牵引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必将大量涌现。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的创新实践需要加快经济社会全领域转型、一体开展水气土全方位提升、梯次推进区域全地域建设、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从整体看其创新实践具有艰巨性、复杂性。要完成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美丽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对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各项工作的系统统筹、合理协调、有序推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实践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全过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谋划发展,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统筹好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布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
坚持系统谋划与分类推动相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态资源的制约,决定了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人民的满意为实效评价的根本标准,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统筹,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又要因地制宜,正视城乡和区域差异,分区分类施策,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以创新示范实践带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铺开。
以美丽中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加速构建现代智慧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顺应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慧化趋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绿色投资,推进绿色价格政策和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强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生产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高水平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强化碳市场数据质量管控,提升碳市场扩围扩容预期,推进不同机制的有序衔接,加强碳市场机制下的公正转型路径和政策研究,妥善处理与地方市场的衔接问题,加强碳交易、碳价信号与节能降碳政策措施的衔接。以绿色城市更新为抓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筑美丽中国建设国土空间格局。全方位推进绿色消费,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抓手,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增加绿色低碳消费品供给,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和碳足迹管理制度,增加面向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以消费方式升级带动社会生活全面绿色转型。
加速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整体效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牵引,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完善协同机制建设。探索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跨界治理、生态环境单元高水平精准差异化治理、生态补偿、生态司法联动等提供新思路、新技术、新举措。加强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持续完善相关立法体系,统筹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工作,提高立法的科学性与可预见性,完善法律法规间的冲突协调机制和评估修订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既要通过垂直管理、跨区域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改革执法机制;又要使执法措施、执法频率、执法强度都在符合法治精神的轨道下推进。强化生态建设司法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审判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司法审判质量,统一司法尺度。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完善国家环境应急体制机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3YZD-09)阶段性成果】
(郭珉媛,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张康康,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