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技术赋能助推原有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构筑起支撑数字时代社会运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水平,推动“整体政府”治理思路的变革,提升治理效能,而且可以带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系统优化。
2025-05-07共建共治共享在社会治理基础、过程和目标相统一意义上提供了理解社会治理人文关怀特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指向社会治理的主体性回归、过程性协同与结果性普惠,共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2025-04-29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情感共同体被现代性侵蚀而衰落,但其情感因子仍有留存,人们对情感共同体的憧憬与期盼有增无减,重建情感共同体对促进个体健康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04-24所谓“过日子”,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观念、态度、习俗及信仰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活法”。它不仅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更蕴含着普通人对生活的理解、期待和追求。经由对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方能揭示百姓的生活逻辑与价值取向。
2025-04-24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也为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如何在智能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拓展研究议题、完善方法路径,成为值得社会学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2025-04-16在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互动的过程中,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仍面临“三道鸿沟”,即语言鸿沟、工具鸿沟与传播鸿沟。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突破这些鸿沟,深化中外学术交流提供了可能。
2025-04-16尽管人工智能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数据规模、分析效率和复杂建模的革命性突破,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理论建构、挖掘情感要素、规避伦理风险与内在因果推导等方面不可或缺。
2025-04-16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为驱动,向改革要效能,以高质量社会工作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04-10“法律东方主义话语”是英美等殖民帝国在近代中国为争夺“领事裁判权”和“单边治外法权”而运用的...
以“立新”视角、通史眼光考察20世纪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总结经验、启发当下,可谓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