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彭聪)4月2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沪联合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
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答浩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蓝皮书主编李骏共同为蓝皮书揭幕。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包蕾萍主持会议。
《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与会学者共同为蓝皮书揭幕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蓝皮书主编李骏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包蕾萍主持会议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李骏系统阐释了蓝皮书的核心框架。他提出,蓝皮书围绕“人民城市社会建设”主题,从总报告和社会民生、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等分报告,聚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议题,深入研究现状、经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上海社会发展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民生指数中劳动就业指数最高,文化教育指数有待提升。民意指数反映社会保障水平,民享指数总体呈现普遍积极乐观的城市生活。
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主题发言环节,蓝皮书四位作者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分享研究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何芳认为,上海在婴幼儿托育服务方面政策体系完备,实践成效显著。研究呼吁加强宣传推广,优化服务布局,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曾燕波聚焦新职业青年群体,揭示其生存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完善社保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解决过劳问题、开发保障性住房等建议,保障新职业青年权益。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聪分享了上海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创新实践。上海通过智能伙伴、随行伙伴、互助伙伴三大计划,系统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进程。研究建议,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需注重加强数字技能宣传普及的精准度、筑牢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防线、持续优化适老化服务生态闭环。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罗新忠介绍了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包括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新探索(长宁区)、住宅物业治理新模式(杨浦区)、物业服务供给新模式(浦东新区)、高品质社区治理实践新路径(虹口区)、基层治理知识生产机制新方法(普陀区),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沈一兵认为,蓝皮书从民生、民意、民享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民生、政策和治理视角,形成了从问题诊断到解决方案的闭环结构,选题新颖、数据详实。他建议蓝皮书未来关注政策温度与执行精准度、创新与法治保障、供给与需求响应之间的衔接,为社会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李健提出,蓝皮书贴合社会发展热点与政府关注焦点,履行了反映社会现状、提供权威数据、指导政策制定及传播学术研究等使命。他建议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强化前瞻性和预判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