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在穗发布

2025-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吴翔)5月11日,第四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端研讨会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2024》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和黄埔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主编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的第四部。

报告揭幕

报告书影

  据介绍,报告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政策举措和主要进展。在理论层面,系统阐释了银发经济的供给与需求、内涵与方向,以及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在政策层面,重点评估了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财税等重要政策,梳理了银发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并就银发经济政策体系完善提出了相应建议。在实践层面,重点分析了养老服务市场、健康产业、老年用品产业、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养老金融、数字银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此外,报告还对过去一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

  报告认为,发展银发经济是通过社会政策转向和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把人口结构因素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而破解“人口金字塔消费悖论”。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银发产业链条的外部性,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养老保障和服务的配套性支撑、劳动参与和社会保障的无缝衔接等为银发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报告的政策篇深入分析了当前政策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针对性提出完善政策框架、强化政策协同等优化路径;对养老服务政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养老产业财税政策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评估,提出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政策实施效能的具体改进方案;总结了日本、美国、欧盟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以及可为我国借鉴的有效经验。?报告的实践篇进一步聚焦养老服务、健康产业、老年用品、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金融、数字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深入分析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推动各领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认为,报告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的紧密结合,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蒙剑在致辞中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对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举,报告系统回答了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有利于深化银发经济的理论认识和推动实践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认为,报告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银发经济”这一重要部署,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政策举措和主要进展。报告的写作集合了国内老龄化学术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体现了学术理论性和前沿性。

  与会专家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认为,第二次“老年潮”的规模和结构变动将催生出规模空前的老年消费群体。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提出了“投资于人”导向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提出,老龄健康产业应在供给侧细化图谱,构建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到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的产业链延伸路径。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解析了当前银发消费潜力释放存在的四大差距点,并提出从养老金融、设施产品、销售渠道、消费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提出,老龄法与老龄社会法治是核心到整体的关系,是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础。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侯佳伟梳理了1994—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的变迁,为银发经济领域的需求侧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撑。

与会专家合影

  会议由黄埔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劳动经济学会银发经济专委会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