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东北高质量发展

2025-04-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兰兰3  29 日,“YES x 沈阳: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辽宁沈阳举行。会议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财税体制改革、人口与社会保障、金融开放与产业升级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结合东北地区的振兴实际,研判如何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由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主持。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简要介绍了辽宁大学及此次研讨会的背景与目标。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张莉作为YES”的代表,分享了组织理念、日常活动及对青年经济学者的支持,提出这是“YES”在东北地区首次举办的区域性研讨会。   

   “坚持稳中求进”作为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其中推动区域发展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稳中求进系统集成工作理念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欣桐提出央地协同+差异化”的财政模式可以在适度提高中央本级支出比例的同时,优化地方转移支付结构,以最大化经济效率与社会福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咸金坤提出,柔性税收征管可有效激励企业提升社保缴费率,“税费互动”机制既能带动企业发展壮大,也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进而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升级。   

   对于农业领域的转型,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裘莹认为,我国在供给结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她建议通过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强化农产品数字品牌标识、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等措施,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农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则有助于将乡村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傅十和认为,准确评估房屋折旧能为投资与城市更新指明方向,并助力相关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人口与社会保障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刘宏分析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生育率和性别偏好的影响,建议加大对农村养老、医疗和教育的投入,从而在应对人口结构压力的同时激发新产业需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勇的最新研究显示,金融科技虽然推动了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却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现代与传统部门的工资差距;数值模拟表明,若金融科技效率提升 10%,两部门工资差距增幅可达近 26%他提出,进入弹性机制是主要驱动因素,呼吁通过技术扩散与人才培养实现经济增长红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张莉聚焦电商平台的聚集效应,发现SHEIN等链主企业的入驻显著增强了周边服装制造企业的集聚度,研究显示,与SHEIN的地理距离每缩短5—10公里,企业数量平均增幅达 49%,停业与注销概率则显著降低 9%。她建议地方政府立足区域产业基础,运用数字技术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赋能,并强化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减轻产业外迁。与此同时,要打造有利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营商环境,坚持无事不扰并降低制度性成本,使平台企业与本地传统产业在融合作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合影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