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张晗 韦晓莉 黄显歌)12月14日,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年会在该校举行。年会以“积极老龄化与妇女全面发展”为主题,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妇女理论研究创新等方面,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圆桌论坛等多样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刘利群对研究中心30多年来的持续工作和丰硕成果表示肯定,对年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期待各位学者共同推进积极老龄化与妇女全面发展的议题研究。
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肖红梅希望学者把增强为大局服务意识与为妇女群众做好学问统一起来,使妇女理论研究充分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伟在致辞中介绍了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邓朝晖参加会议。活动开幕式由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燕萍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五位专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独特视角出发,围绕“女性发展”“人口老龄化”“健康科技”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分享。
刘利群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勇担巾帼使命”为题,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共享逻辑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家庭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通过翔实的数据图表、生动形象的表达和贴近现实的思考,从动因、数量、结构、素质、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形态。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从规模、分布和未来趋势等方面总结了性别视角下中国老年人口的变动趋势,分析了老年女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应对方案。
深圳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勇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mRNA(Messenger RNA,中文译名“信使核糖核酸”)技术在研发治疗性药物、预防性疫苗的强大优势以及在医美领域的前沿性。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对比中外“养老”概念的文化差异,介绍了“中国式养老”“少子老龄化”“计算生育”等新概念以及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开展的新研究。
主旨报告环节由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徐丽芳主持。
年会共征集到论文62篇,评选出优秀论文7篇。与会代表围绕“妇女研究理论与政策”“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女性身份与社会角色”“教育、文化与女性”“赋能她力量”等主题,在平行论坛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党委书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黄晓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柏熳国际家居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鑫等参与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主持。
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中老年女性健康与幸福指数(2024)”。研究中心成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涂乙冬代表课题组进行汇报。受中国妇女研究会委托,课题组招募调查员赴全国31个省开展调研,多学科教师组建的交叉研究团队开展30多场课题研讨,最终形成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指数体系。结合微观调研数据和公共数据,课题组计算了全国、省级和区域的中老年女性健康与幸福指数,并提出了改善中老年女性健康与幸福指数的对策建议。
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赵雪梅在闭幕致辞中回顾了研究中心持续开展的几项工作。人才培养方面,连续18年开设通识课程并编写出版《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教材。学术交流方面,2019年以来举办10期女性发展论坛和5次学术年会,出版两辑论文集。课题研究方面,完成了女性“两癌”筛查的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咨询报告、康养机构的调研报告,特别是本次年会发布了“中国中老年女性健康与幸福的指数(2024)”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