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空间更新与韧性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2024-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廖启鹏 解文艳 易哲)8月26日,“空间更新与韧性治理”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围绕“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空间更新与韧性治理的机遇、挑战与方向。

  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守庚提出,本次会议面向新时代国家宏观决策的重大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对于共同谋划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现代化新格局,推动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八位业内专家先后作学术报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詹庆明从多个层面对武汉城市圈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多源感知数据进行了综合的诊断分析,展示大数据在区域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殷成志通过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深度结合,从均距和均量两个维度探讨了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均等化的测度和特征,为优化公共服务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健以广东“三旧”改造为例,分析了政策工具在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对城市更新政策的优化与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湖北省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夏鹏系统阐述了湖北省黄石市在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经南分析了韧性理论与乡村脆弱性的关系,提出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评估和提升乡村韧性的策略框架,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了新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彭翀剖析了城市空间多风险耦合的特征与空间效应,以此构建韧性城市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体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郝卫国阐述了模糊边界理念在促进旧厂区功能的多元化与文化传承的应用,主张通过生态、空间、生活、经济及文化等模糊边界,实现旧厂区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推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廖启鹏肯定多维价值与综合思维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低效用地再开发和融合社会治理的非正规绿地更新案例,对城市非正规空间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会议设立了四个主题论坛,学者分别围绕“基于韧性治理的遗产保护与利用”“超大城市空间更新与治理”“数字空间规划与智慧治理”等议题作学术汇报、案例分享。

  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工业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法国岱禾设计事务所、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