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24-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城市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善治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心和目标,阐明了城市建设的特征与方向,指出了城市善治的实现路径。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对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乡治理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城市发展已由过去的粗放式增量扩张逐渐进入存量内涵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乡治理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我们科学把握城市发展大势、认识城市发展规律、破解传统发展方式制约困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相结合进行的全局性、战略性思考,带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一是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城市的人民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迫切、更加多元化、更具品质化的需求,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根本实践主体和受益者,是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力量。二是改革创新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创新为以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式发展赋能,体制改革为城市功能品质升级提供保障支撑。改革创新为开创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三是系统统筹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坚持用系统观念统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强城市治理的关联性、系统性研究,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高效协同上。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把握好城乡关系统筹这一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使系统统筹成为中国式城市化道路发展的催化剂。

  坚决落实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点任务

  推进城市管理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城市管理创新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强城市治理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围绕城市治理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采集、交流、发布、共享等功能,加快实现城市治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服务便捷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吐故纳新”,在于“有机生长”。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城市更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从源头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发展潜力。同时,城市更新可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城市功能完善,让人民群众在城市过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好生活,切实提升内涵式发展的质量。

  加强城乡治理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有机结合”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长期性、综合性战略行动,也是回应群众关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发展机会共享、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尊重城乡功能差异,积极构建产业发展互补、要素流动畅通、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均等、彰显各自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3YZD-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