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专业行动领域,社会工作需要有扎实的知识体系为其行动的基础与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发展经历了“拿来主义”和“本土化”两个阶段,现在进入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的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对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含义与意义
“知识”是对某一方面客观现实及其规律性的总结提炼,包括经验知识、理论知识、行动知识等。而“知识体系”则是指在某一方面全部知识的有序总和。当代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是一个由各国的知识生产者共同构成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其生产出来的社会科学知识既具有全球通用性,也具有国家民族性与地方性特征。尽管当代社会科学知识有很强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但各国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仍主要是依托民族国家构建的学术体系,并重点反映本国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各个国家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知识体系建构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国更应如此。
中国自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民族国家自主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行动体系。中国自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由本国自主,即由本国学者在政府和社会的引导支持下自主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并开发和生产相关知识的过程。二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基于但不限于本国的社会实践,因此既能应用于本国,也能对全人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加强中国自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而彰显本国发展经验及特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二是以此体现我国对世界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贡献。三是对本国建设与发展行动体系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依托相关知识对国家建设各个方面的实践及相关政策加以阐释,另一方面也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实践加以引导。
社会工作知识的性质与来源
社会工作知识是围绕社会工作实践行动体系的系统性知识,主要包括关于社会工作对象的知识体系、关于社会工作环境的知识体系,以及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的知识体系。后者又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行动体系,设计、干预、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按对象划分和按照场域划分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社会工作知识具有描述性、解释性与应用性等方面的功能,既有关于社会工作对象的知识,也有关于社会工作主体行动的知识。同时,社会工作知识既包括社会工作理论,也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知识。
从其来源上看,社会工作的知识来自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加工。其生产过程既包括社会工作知识的个人生产,也包括社会工作知识的集体生产过程。并且既包括社会工作者个人的原始生产,也包括通过交流而不断扩展与传承的过程。
中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的特点与要求
我国传统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其非专业性,即没有一套专业的知识生产体系,每个从事传统社会工作的人都主要靠自己的实践探索来积累经验知识,而每个人的经验知识难以通过论文、著作、教材、课堂等专业的途径加以专业化的总结、加工、交流、传播和传承。因此,尽管有许多知识的素材,但最终未能形成知识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专业社会工作知识生产体系。这套体系最初来源于对西方相对成熟的社会工作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吸纳。随后,我国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者开始基于本国实践而对来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加以本土化改造,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结合本土实践的知识再加工方面仍存在不足。
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发展要在过去的基础上进入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新阶段。对中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建构,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在普及专业社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为目标。二是要注重从本国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中总结、运用和发展社会工作知识。三是注重创新与借鉴的结合,既要继续吸收消化外来的社会工作知识,更要注重本土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四是注重“双向融入”,即让世界性知识融入中国,将中国本土知识融入世界。
中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的重点工作
当前,中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度挖掘传统,包括传统文化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社会工作知识,使之上升为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知识。二是广泛总结当前基于本土实践的社会工作知识,让实践经验上升为专业知识,并进一步让专业工作知识有效指导实践。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科书及操作性标准,并大力加强案例库建设。三是要继续吸收消化国际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并继续推动国际社会工作知识本土化进程,尤其要继续跟踪国际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前沿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社会工作知识生产机制的参与性对话。四是要推动社会工作本土话语体系构建,要基于政府公共话语、民众日常话语和学术界话语三套话语体系,构建本土社会工作概念及专业话语体系,并注重我国社会工作话语的本土应用与国际传播。
(作者系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