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建设与发展

2024-08-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战略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世界越来越想要听到中国声音,中国也需要与世界对话。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提出以来,国家迫切需要深化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区域的全方位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国别学的诞生。外语院校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不断发展和区域国别研究重要性凸显,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建设与发展,成为众多学者和从业者越来越关注、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大国之学”:区域国别学必须聚焦国家战略

  方向决定道路。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区域国别学是“大国之学”,“大国之学”必须服务大国战略和发展。国家设立区域国别学的初衷是什么,区域国别学承担的使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方向问题。无论是推进学科建设,还是开展科学研究,都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和回答这个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国别研究已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并形成了稳定的传统。欧洲国家近现代的强大是通过外部殖民和内部工业化实现的,欧洲的区域国别研究最早是为殖民统治和殖民政策服务的。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无论是二战中对德国和日本的研究,还是冷战时期对苏联的研究,都是为了服务美国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扩张的需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与国外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显带有包容性、和平性和全球性,有着与生俱来的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区域国别学列为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充分体现了区域国别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体现了国家发展学科建设的需求。这不仅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崭新起点,更是外语院校与外语学科实现突破和发展的重要契机。无论是外语院校还是外语学科,都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彰显使命担当,主动聚焦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平安中国建设。无论是推进外语院校建设、外语学科发展,还是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战略认识和责任担当,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建设区域国别学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

  作为“时代之学”:区域国别学必须回答时代之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众所周知,中国区域国别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在时代呼唤之下应运而生的,是“时代之学”。作为“时代之学”,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解决学科建设和研究面临的问题,又要回答好时代之问。

  作为新兴学科,区域国别学建设与发展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机制方面,缺乏畅通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走出国门、深入对象区域或国家开展研究的渠道不多。在经费支持方面,缺乏学科支撑,专门性、实体化研究机构不多,稳定长期的资源资金投入不足。在研究力量方面,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综合性研究人才稀缺,开展研究的实力薄弱。此外,还有基础研究支撑不足、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一线实践积累、一手资源,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建设区域国别学和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瓶颈难题,必须加以解决。

  区域国别学的设立,本身就是在回答时代之问。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强调“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就是为了使区域国别学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

  今天,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深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为国家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百年变局,这是对“时代之学”的时代之问。特别是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等等。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开展区域国别研究需要有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意识,主动回答时代提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真问题。

  作为“大学之学”:区域国别学必须突破固化藩篱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开展区域国别学绕不开的。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大学是绕不开的。区域国别学是“大学之学”,是社会共识。

  外语类院校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但也有着需要突破的藩篱。例如,思想解放不够,守正创新能力还需要提升,外语院校和外语学科已经出现了跨领域、跨学科发展需求,但对于坚持外语底色、推进转型的共识尚未形成。例如,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有待提高,在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权上,面对误解、歪曲中国的国际舆论和污名化、丑恶化、危险化中国形象的事情,外语院校应对不够有力,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担当。例如,有些学科发展战略还不够明确,合力尚未形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学术原创能力有待加强,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当前,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非西方世界知识体系逐渐复兴,并成为未来全球区域国别研究和被研究的主体。传统研究成果正在与现代研究深入交叉融合,学科的壁垒正在打破,区域国别研究的环境日趋向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建设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在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的同时,也应成为外语院校冲破藩篱的重要突破点。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行动的破冰,外语院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守正创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大力培育区域国别研究、国际新闻与传播、国家安全学等新兴学科,突破固化藩篱,形成新的突破点,开辟新的赛道、增添新的动力。

  作为“发展之学”:区域国别学必须坚持创新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双一流”建设战略等的提出,外语学科的内涵不断扩大。外语类院校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也要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和新要求,既要坚持外语底色,又要坚持创新融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构建新时代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建设和区域国别研究新格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要着力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重要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外语院校在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时,应该主动聚焦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围绕对象国家和区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要打造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高校智库矩阵,创新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平台和团队建设,构建具有中国情怀、中国精神的研究团队和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中心,持续提升话语体系创新能力,强化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为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协调发展很重要。区域国别学与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区域国别学应该继续保持与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的良好关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强协同联动,坚持协调发展。作为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应该加强与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博物学等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健康发展。在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时,应坚持统筹兼顾,从对象区域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资政服务作用。

  开放和共享发展很重要。国别区域学和区域国别研究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国家对其域外知识的建构,是研究对象区域或对象国的学术知识体系的总和。我国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必须要有开放发展的理念,真正到研究的对象国家和区域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域情、国情、民情,积累一线实践经验、获取一手资源、掌握真实情况、开展扎实研究、得出可靠结论、提供科学建议、服务国家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自区域国别学设立以来,就被赋予了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等重要使命。外语院校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必须切实以国家需求、时代之问为导向,勇于突破,勇于创新,以思想之变促行动之变,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行动的大破冰,切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应有的力量和担当。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中亚峰会’视阈下陕西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路径研究”(23JY071)、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外语类高校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路径研究”(YJSZG2023112)成果】

  (高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兰丰丰,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