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5月25日,第四届(2024)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暨青年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百年大变局下土耳其的变与不变”,由土耳其研究共同体主办。
土耳其研究共同体是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的指导下,由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家教育部认证的高校土耳其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组织的一个非正式平台,旨在促进国内土耳其研究教学人员和相关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助力提高土耳其相关的研究和教学质量并促进中国与土耳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致辞环节由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主持。他表示,今年年会是共同体首次全程线下举行,对共同体意义重大。他对全体参会者表示感谢,希望参会者能够坚持研究土耳其,深度挖掘自己的研究领域,为未来的土耳其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兴在致辞中表示,这一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不少出乎意料的事件,世界仍处于大变局当中。土耳其国内也出现了执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的结果,政府的经济政策没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埃尔多安政府面临执政危机。但同时,为应对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土耳其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地区影响力提高。
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表示,2023年总统选举与2024年地方选举结果预示着土耳其政党政治格局的新变化。2023年选举显示出土耳其社会极化现象愈发严重;土耳其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埃尔多安的执政基础仍较为稳固。而2024年地方选举中,反对党取得大胜,对执政党来说不亚于一场政治地震。当下,埃尔多安面临着重振土耳其经济、应对反对党挑战、解决正发党内部问题等重重挑战。
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忻怿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引和顶层擘画其实也正在日益助推土耳其问题研究走向深入,土耳其作为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古老文明,也在类似地生发文化自觉和战略自觉,强化土耳其区域和国别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他者、理解他者,构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世界。
随后,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簪涛教授做了题为“区域国别研究的时空特性”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做整体意义上的区域国别研究,它与不同时空下“世界”秩序中的自身处境、期待及综合实力有关,且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今日中国的土耳其研究之发展,与中国崛起、“一带一路”及区域国别学等皆有关系,同时也涉及“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历史地看,司马迁、希罗多德、伊本•赫勒敦的作品,构成了某种古代特定时空秩序下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范例。中世纪西方的伊斯兰、中东帝国研究,则带有深厚的“十字军”传统。近代欧洲的区域研究更是与殖民-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后美国的区域研究则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一方面要在意识形态上与共产主义竞争(例如表现为现代化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在地缘政治上与苏联进行博弈(例如表现为内陆欧亚研究)。在“冷战”的时空条件下,土耳其的地缘政治地位特殊,奥斯曼-土耳其研究受到重视,现代化范式的代表性学者是伯纳德•刘易斯,但早在刘易斯之前,凯末尔主义的土耳其就被美国政界和学界视为阿拉伯国家进行现代化的榜样。后冷战时代,后殖民主义与全球视野对包括奥斯曼-土耳其研究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影响巨大,但也有西方的学术殖民、不平等的知识生产体系及“全球南方”人民/国家主体性的被消解等值得反思的问题。这是当下中国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时需要注意的。
本次年会共分为两场研讨会。上午是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多位教师围绕土耳其外交和土耳其政治与社会发展两个主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下午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三十余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青年论坛,研讨主题包括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与历史、外交、社会文化等。青年学子们彼此评议,共同讨论。很多同学第一次参加类似研讨会,在与其他师生们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加深了对土耳其研究的理解。研讨会结束之后,沈志兴老师和寿慧生老师表达了对青年学子们的热忱祝愿,希望他们能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扩展思路,寻找能让自己长期钻研的课题,深入挖掘,并从土耳其本土情境出发,摆脱西方话语和思维的限制,探索自己的学术道路。年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