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2025-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语言文字何为?今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明确了乡村语言文字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为新时代乡村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精准的导航,也擘画了语言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语言学以其独特视角与方法,能系统性解码语言文化基因、赋能个体发展、弥合信息鸿沟、传播乡土价值,从而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31_5922312.shtml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20世纪90年代,生态语言学传入我国。经过李国正等学者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冯广艺、范俊军等学者的持续推进,生态语言学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本土化的研究传统。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国家,我国语言生态呈现鲜明的本土特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方言保护需要寻求动态平衡,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外语在公共空间中的功能定位亟待明确——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语言生态图景。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31_5922314.shtml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兼具基础性、全局性与长期性的战略工程,需要政策持续保障、社会多元参与以及模式不断创新。要坚持久久为功,以语言互通深化情感共鸣、以文化互鉴激发经济活力,从而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31_5922313.shtml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