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互进:推进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3-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佛教石窟产生于印度,作为寺庙的一种形式随佛教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从新疆向东进入中原,再从中原进入我国南方地区,沿途经历了地理与民族各不相同的区域,在区域、时代上均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就是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同时,各区域、各时代的人们也对石窟及其造像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接受与改造。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佛教石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特性,包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元素和符号,可以说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 (阅读原文)

 

 

  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积极参与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法治保障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根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通过法治方式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原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基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为特征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辉煌。 (阅读原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这些深刻论述,对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历史上儒学与少数民族思想观念的深度交融,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思维经验,鲜明彰显着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牢固凝聚的突出特性。 (阅读原文)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