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几点认识

2024-04-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自出版发行以来,好评如潮,“《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关于《概论》教材的功用,学术界、教育界诸位专家多有真知灼见。笔者作为民族院校《概论》授课教师,曾参与《概论》教材的试讲试用全过程。近日,笔者通读新出版《概论》教材。爰就闻见,谈几点理解认识和学习体会。

  第一,教材各讲的题目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教材共计十六讲,题目分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新中国与中华民族新纪元(1949-2012)”“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上述各讲的题目,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等关键词,突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平实中寓精到,于坦易中见新颖。

  第二,教材各讲的导语提纲挈领,小结言简意赅。导语与小结结合时政,充分吸收并体现了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试举两例,窥一斑而见全豹:如第一讲之导语,开宗明义,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也是统领《概论》教材的核心要义。该讲之小结,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青年学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同时也为他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再比如,第四讲之导语,高度概括了史前时期文明初现与中华文明起源的辩证关系:“正是在史前时期,中华大地的农耕、渔猎、畜牧等经济形态不断互动与演进,各区域文化不断交流互融,各族群不断迁徙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源特征和发展格局。”在借鉴考古学界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讲之小结与导语前后呼应,互为补充,令人信服:“早期中国形成了以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为主体的、以黄河中游(或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层次的‘一体’文化格局。萌芽于约8000年前、形成于约6000年前的‘早期中华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再后世发展成为‘文化上的中国’。‘文化上的中国’是‘政治上的中国’分裂时向往统一、统一时维护统一的重要基础,一定程度上和‘中华文明’具有对等性。”诸如此类的精彩导语与结束语还有很多,兹不赘述。

  第三,各讲正文观点新颖,表述到位。《概论》教材每一讲之正文,观点新颖,表述到位。“区别于以政治史为主轴的传统王朝断代史与族别关系互动史”。编写者自拓衢路,独辟蹊径,“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出发,紧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轴”,以史代论,论从史出,“呈现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共同性不断增长,展现各民族融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试举两例,尝一脔而知全鼎:如第一讲之正文,于“中华民族”之定义,拓新观点,申明主旨:“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大陆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

  再比如第六讲之正文,调整了“‘五胡’乱华”之传统观念,提出了“‘五胡’入华”之全新观念。这种提法,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所言,“准确抓住了中国历史的突出特点,客观反映了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紧密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弘扬了基于共同体意识之上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值得充分肯定”。

  (作者系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