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夏的一天下午,单位领导找到我,说要开展黑龙江朝鲜族乡村人口流动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是朝鲜族的人口外来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听到这个消息,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来单位工作的几年,去过省内的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乡村,还没有去过朝鲜族村,这相当于给我的田野调查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入村调查之前,我对于朝鲜族的认知更多地只是停留在书本和有限的人际交往方面。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几个朝鲜族同学,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他们的家里普遍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用的韩国原装进口随身听,穿的非常“韩范”的衣服,吃得也很讲究,后来通过聊天知道他们的父母都在韩国工作,同我这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相比,生活条件强很多,我很是羡慕。大学毕业后到中央民族大学读研究生,无论是迎新晚会、还是新年晚会,经常会看到白裙飘飘的朝鲜族女孩,还有高唱《阿里郎》的朝鲜族小伙子。影视剧中所展现的极具特色的朝鲜族传统建筑、美食……这一切,都让我对真实的朝鲜族乡村充满更多的憧憬。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天,我满怀期待地登上了前往目的地的火车,抵达调研城市后,当地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朝鲜族干部非常热情地来到车站接我,并且带我去品尝了美味的朝鲜族特色餐食。吃过午饭,我乘车前往朝鲜族乡村,大约半个多小时,到了调查点的朝鲜族村村委会,一个年近70岁的朝鲜族伯伯接待了我们,一问才知道他是村长。我之前去过许多少数民族乡村调研,但是年纪这么大的村长还是第一次见,他也看出了我的困惑,但是有些无奈地说,村里现在6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村民大多都去韩国打工了。村长带着我们走进村里,由于大量的人员外流,许多房屋和院落长时期没人居住已经略显破败,村子中的常住村民以老人为主,基本上很少见年轻人和孩子的身影。
我们入户访问一户村民,他谈到,现在众多朝鲜族人在韩国打工,导致许多曾经非常兴盛的朝鲜族乡村出现了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在韩国务工的朝鲜族同胞,具有天然的语言优势,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收入,但是多从事韩国人不愿从事的农业、渔业、建筑业、餐饮业的“3D业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而他们在韩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许多朝鲜族老人谈到,儿女们在韩国打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收入,但也正因为子女常年在国外,导致他们经常性地面临孤独感、寂寞感等心理压力。入户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朝鲜族老人因为突发疾病而去世在家中,竟然几天后才被发现,给人的心理冲击确实不小。同时,这种状况对朝鲜族未来发展的影响,他们也表现出忧心忡忡。在谈到韩国的收入时,当地村干部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几人去韩国出差,当地人接待他们的餐食基本上是泡菜和牛肉汤,与国内平时在家吃的丰盛菜肴相比差了很多,韩国人解释说,牛肉汤是韩国特色。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是,韩国的收入虽然相对较高,但韩国国内的物价更高,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受限。后来他们拜访的韩国人来到朝鲜族乡村调研,给来访的韩国人安排烤牛肉、各式炒菜等丰盛的菜肴,美酒佳肴放开吃喝,这令来访的韩国人着实惊讶。尽管调查点普通百姓的收入低于韩国,但是中国物产丰富,实际的生活水平高于韩国,这令调查点朝鲜族非常自豪。
通过上述调查,我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了黑龙江省朝鲜族乡村的真实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他者那里了解到收入相对较高的韩国普通百姓生活状况,我也从中悟出,生活的真相不止一面,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某个面。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真相。每个人在成长、发展的背后,都或许有或多或少的心酸、无奈。每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懂。
(作者系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