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赛音 通讯员杨园章 张雨男)11月4日至5日,第九届民族研究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民族所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主题为“新时代民族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所长王延中分别致开幕辞。论坛开幕式由民族所副研究员孙嫱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致辞
赵天晓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及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本次论坛的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在回顾民族研究青年论坛的历史渊源后,赵天晓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强调,与会青年学人应立足各自研究特长和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研究,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延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等五大方面给与会青年学者作了极具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导读,为青年学人指明了研究方向。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民族所副研究员宁亚芳主持,民族所《民族研究》编辑部编审贾益评议。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流重点梳理了耶律大石创立的西辽在游牧与定居混合、信仰各异、族群多元的中亚地区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的历史过程,讨论了保证西辽在九十余年的统治里基本稳定与繁荣的制度性因素,认为“汉式制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华敏超探讨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分裂问题,指出“在欧洲独立”(independence in Europe)浪潮产生的重要原因即是欧洲一体化解决了欧洲境内小国存在的“脆弱性”“依赖性”和“边缘性”问题,给小国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政治平台,这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民族所副研究员张少春在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论述脉络中,厘清了“一体性”“共同性”“差异性”和“差距性”的内涵和关系,梳理了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处理四方面问题的实践探索,进而以此框架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新时代的特征,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思考。
本次论坛共设7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分别就“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探索”“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与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国家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世界民族问题的新特点新趋向研究”等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讨论。本次论坛延续了民族所“传帮带”培养青年人才的优良传统,各分论坛依次由民族所《民族研究》编辑部编审马俊毅、民族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樾、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军、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社长苏发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民族所《民族语文》编辑部主任黄成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袁剑、民族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民族所《世界民族》编辑部副研究员石茂明担任总评议人对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学术指导。
论坛闭幕式由民族所王昊午主持,各分论坛代表作汇报,孙嫱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届论坛体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研究不断深入、多学科聚焦共同主题、会议形式推陈出新等三个突出特点,充分激发了青年学人深入思考、深度参与的热情,期待将来有更多青年才俊共襄盛举,使论坛越办越好,在民族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论坛共收到近200篇论文,经专家评审,63篇入选正式参会论文。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期中国民族研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民族研究青年工作者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前行,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