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陈雅静)10月26日,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的“邢公畹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在致辞中表示,邢公畹先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开创了汉藏语比较研究之路,是国内语言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也奠定了南开大学语言学学科基础。她介绍了南开大学语言学学科在汉藏语研究、语音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鼓励大家继续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邢公畹先生家属代表邢沅提出,父亲邢公畹先生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曾表示:“赵元任、李方桂把语言学方法带入中国,而现在是我们为世界语言学研究作出贡献的时候了。”他还对《邢公畹文集》的出版表达了感谢,指出其中《邢公畹艺文集》一册饱含了一代学人的生命体悟,反映了邢先生与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的密切关系。
传承邢公畹先生学术思想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石锋提出,南开大学是国内外汉藏语研究的重镇,而南开大学民族语言研究的传统是邢公畹先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邢先生引入了西方语言学方法,同时反对以英语为准绳的做法,重视中国语言的研究,彰显了独立思考和学术自信;邢先生在上古音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实验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其学术研究的广阔性、前瞻性令人敬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成龙从证实汉语、侗台语的发生学关系等学术成就和重视田野调查的方法理念等方面,肯定了邢公畹先生的学术贡献,提出要共同推动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燕海雄回顾了汉藏语系分类研究的历史,认为邢公畹先生提出的“汉藏泰澳语系”假说极具前瞻性。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袁明军探讨和总结了邢公畹先生的语法思想,介绍了邢先生在汉语语法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发扬汉藏语研究传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提出,语音对应是历史语言学最重要的基础,强调了深层对应在语音对应上的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围绕“汉语韵律词与模板形态学”,强调了韵律模板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洪波论证了词汇类型学理论中“同词化”在语言亲缘关系研究方面的价值。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施向东围绕古藏文字母相关研究提出,藏文体现出的藏语音系与汉语古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双成围绕“民族走廊汉语和民族语接触的共性和差异”,考察了五屯话、唐汪话、西宁话在演变中的共性与差异。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晓渝提出,入声调独立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均存在连字调“限制降调相连”的现象,二者存在渊源关系。
会议闭幕式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冉启斌主持。冉启斌总结了会议研讨内容,介绍了《邢公畹文集》的出版情况。秉承邢公畹先生语言信息处理的愿望,利用自主开发的“灵声智能”系统,展示了“语音合成”“国际音标识别”“语种识别”“汉语学习者发音评分”等语音服务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