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虚拟教研室举办第三次课程教学研讨会

2024-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为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建设工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激发“概论”课教学的创新活力,7月29日,西南民族大学“概论”虚拟教研室采取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第三次课程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概论”课程教学展示辅导,邀请虚拟教研室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研究员张梧作专题辅导,并邀请虚拟教研室示范教学团队成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概论”课程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成杰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洋睿进行示范教学。来自“概论”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云南省委党校等50余家单位的200多名师生参会。

  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周洪波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概况、“概论”课程以及虚拟教研室建设情况、课程教学研讨会安排,并强调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老师们以更好的状态参加国家民委“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今后,学校将大力推动校校合作交流,期望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概论”虚拟教研室建设,共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协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打造优质的教研平台,以高质量教研促进“概论”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金牌教师队伍、打造精品特色课程、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贡献。

  研讨会专家报告环节,张梧进行“概论”课程教学展示专题辅导。他结合教材十六讲的内容,从教材研读、教学内容选择组织、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教学设计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细致、实用精彩的辅导,并以《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例,为大家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教学设计案例。他指出,要吃透教材,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聚焦内在的逻辑主线,在忠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选择、重组、提炼、阐释;要有非常明确的问题意识,聚焦核心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讲出理论的深度,让学生对问题有明确的认知;要重视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注意教学技巧创新,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熟悉的问题陌生化,注重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打造教学亮点,让课堂出彩。答疑环节,张梧针对与会教师在“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困惑,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研讨会示范教学环节,成杰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题,讲授了“什么是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并运用多学科知识、结合云南实际,从抵制错误史观,树立中华民族“四个共同”整体史观、民族“三交”过程史观、“向内凝聚”动力史观等方面,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授课内容丰富,语言幽默诙谐,逻辑主线清晰。刘洋睿以《中华文明特性的基本形成》为题,从连续演化、创新发展、包容开放和从分到合等方面,以内蒙古大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浙江良渚古城等多处遗址及出土文物为例,讲授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内容讲解详细,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氛围活跃。此外,两位老师也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分享了参加“概论”课教学大赛的经验收获和心得体会。

  “概论”虚拟教研室主任陶斯文作会议总结时指出,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虚拟教研室的平台作用,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为老师们提供了生动范例和宝贵经验,有利于大家创新教学思路、讲好“概论”课程,期望未来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研讨,促进“概论”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西南民族大学“概论”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目前包括国家民委直属高校以及来自陕、川、滇、黔、渝、桂、藏共 15 个省(市、区)的30余所高校,聘请了7位校外专家组建虚拟教研室专家委员会,聘请了成员单位相关学院、教研室负责同志担任虚拟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聘请了19名一线教师担任虚拟教研室示范教学团队成员。虚拟教研室已汇聚起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的优秀师资,必将助力西南地区“概论”课程教学提质增效和“铸牢”教育走深走实。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