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2024年“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研讨会在贵阳举办

2024-0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7月17-18日,“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研讨会在贵阳举办。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同时揭牌。会议由贵州省委统战部指导、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承办,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和贵州民族报社协办,汇聚全国60余所知名高校、权威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建设模范省”“共同现代化”时代命题的最新进展和学术成果。

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陈礼荣摄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家禄主持开幕式。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强,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出席,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其松致辞。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家禄主持开幕式 贵州民族报社供图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强讲话 贵州民族报社供图

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讲话 贵州民族报社供图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黄其松致辞 贵州民族报社供图

  郭强在讲话中表示,贵州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地,有四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关心厚爱;二是国务院对贵州特别支持;三是统一战线对贵州倾情帮扶;四是社会各界对贵州特别支持。贵州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奋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贵州样板”。郭强指出要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引领,以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强化文化符号共享为建设重点,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推动“四化”进程,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以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典型实践者、创新探索者为使命定位,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郭强还强调今天的贵州,正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贵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张世保在讲话中表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举办2024年“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并充分肯定贵州省在“完整”“准确”“全面”六个字方针指引下的工作实践与成效。张世保强调贵州民族地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国家民委高度重视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均予以支持。同时,贵州省也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不仅期待在史料体系上占据重要位置,也希望在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上有重要影响,张世保指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应是全国一盘棋的工作,否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黄其松在致辞中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贵州发展焕然一新,被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贵州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向主线发力,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就。黄其松表示,省委高度重视“模范省”建设工作,并取得丰厚研究成果,基本形成了纵向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横向由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具体负责实施的理论研究队伍体系。本次研讨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全省社科研究机构和工作者应勇担使命,强化主攻方向,利用研讨会契机,加强交流合作,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期待产出有深度、有见地、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贵州民族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努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大会同时举行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多家全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代表等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资深教授徐勇作大会主题发言 罗晓辉摄

  开幕式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作主题发言,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包智明主持。徐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正确把握“多”和“一”的关系,同时明确民族共同体与国家统一体的共性之处。他从民族和国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关系出发,对民族共同体和国家统一体的叠加融合方面进行探讨,并明确贵州在民族共同体与国家统一体的叠加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能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的示范者。

  与会专家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价值取向、法律体系问题和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等议题进行精彩的主旨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佟德志作主旨发言 罗晓辉摄

华东师范大学高向东教授作主旨发言 罗晓辉摄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周真刚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罗晓辉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学路径为切入点,阐明“铸牢”的三个来源,论述了政治文化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和民族政治学几种政治学方法,提出国家治理的路径,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族事务的基本路径。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刘荣从坚持正确历史观、坚持立足国情、坚持着眼现实、坚持正本清源“四个坚持”论述新时代民族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并指出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以实现学科转型转向,对加快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提出实践路径。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段超在发言中阐释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繁荣典范的涵义和标志,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效进行肯定,并针对贵州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的不足提出建议,强调打造《黔道长歌》《红色贵州》等文化精品是可行方案。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郝亚明从学术审视到话语建设,讨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问题,强调厘清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共有”的方向性、“精神”的本质性和“家园”的功能性,指出正确把握“四个关系”以探寻建设路径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由学生到老师身份转化引发的不同思考,并综合前人的七种理论,提出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一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广西京族海洋特色小镇、贵州特色小镇“千户苗寨”为案例,指出当地民族文化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要分两步走,即当地民族文化的遗产化和当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通过贵州凯里项目阐释对从原型描述到转型剖析的思考,并分享田野调查的情况小结、项目研究思路以及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张英论述了民族团结进步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的环境和资源,指出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已经成为贵州旅游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解释贵州旅游发展走上经济与社会、收益和口碑双好之路的原因和底层支撑,并总结民族团结进步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以期对其他地域的建设提供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少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律体系问题为研究对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对宣示性法律、实施性法律、权益保障性法律和捍卫性法律及其内容进行介绍,并以法国、西班牙、英国为比较对象,略描域外铸牢国家共同体意识情况,得出与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相比,中国铸牢国族的伟大实践,是建立在系统、坚实的社会正义支撑的法律体系之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向东在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下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问题时,认为经济现代化因素是民族流动融居的基础条件,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制度保障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生育政策促使各民族人口差异化增长也会给少数民族空间格局及演变带来影响。并对研究进行总结,强调人口流动融居是民族互嵌的表现形式,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充分体现。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总结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尽管法律体系建设成绩斐然,但法律体系仍待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目前还有许多短板与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并针对性提出推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的策略。内蒙古大学教授何生海探讨多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历程,阐释了互嵌式社会构建建设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论述“民族互嵌”的生成逻辑,并根据问题导向提出实现“民族互嵌”的路径。吉首大学特聘教授罗康隆认为,旅游资源的转化,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也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平台。文旅时代下利益联结、民族文化资本化、文化聚力和空间嵌合共同推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正在从传统的“多元一体”向“互嵌凝聚”的中华民族有机体态势转变。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以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为研究对象,介绍边发掘、边整理、边研究,注重保护、利用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并从出土文物分析不同时期墓室的文化差异,指出大松山墓群建立了云贵地区历史时期考古学年代标尺,反映了两晋南朝汉夷边界的东移,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周真刚指出,桥梁是贵州交通发展变化亮丽的一张名片,也是贵州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独特文化符号,探讨了桥梁作为交通设施、人文景观和链接纽带的不同功能,通过桥梁,可以窥见贵州的经济发展、民族交往历程,可谓“桥”见贵州,亦可“桥”见未来。

  研讨会设置三个分会场的学术交流会。分会场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共同现代化研究和青年论坛,分别涵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实践、理论架构与实践路径、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略、多民族社区互嵌等相关议题的历史回顾与前沿进展。

“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研讨会合影 贵州民族报社供图

  通过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共同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为今后相关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下一步研究计划指明方向。研讨会指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关注贵州民族事务,鼎力相助贵州发展,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助力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迈向新高度、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篇章。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周真刚 罗晓辉/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