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孟祥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员会、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金源历史文化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源文化研究、金代遗址保护利用等话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金源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阿城区委书记孙钊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周峰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哈尔滨市阿城区委书记孙钊表示,首届金源历史文化论坛是探寻金源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学术盛会,对推动金源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周峰表示,金源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北方地域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自诞生伊始就与中原文化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突出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为中华民族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表示,金源文化肇始于东北边疆的女真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吸纳、融合了华夏文明和东北、北部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金源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中华文化营养,贡献中华文化发展,研究金源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开幕式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
宋、辽、金时期是中华各民族在“大一统”思想的主导下,大碰撞、大融合、大进步的时代,也是许多民族变外为内、变夷从夏,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共同价值追求。
12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多个地方政权和民族并存、竞争激烈的时期。女真人通过将众多民族纳入地缘认同、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民族认同,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原副会长洪仁怀认为,女真人(或者称为“金源文化”)对第三次民族大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金源文化包括淳朴善良的天性、团结谐和的人性和奋斗拼搏的血性精神,这些都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共同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源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范恩实表示,历史取向是一种历史规律性,表现为一种经过实践反复验证、为历史主体所主动选择的正确方向。从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源文化研究视角来看,金源文化的兴起体现了周边与华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性,经过这种阶段性的平衡与长时段的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金上京、中都遗址出土了多枚铜质、石质坐龙,突显了金代文物的民族文化特色。坐龙不仅在金代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北方民族狼崇拜文化与中原龙文化相融合发展到金代的一个集成,而且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过程。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秀莲表示,坐龙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北方民族积极参与中原政治统治的产物,是金代对北方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晶。坐龙在金代文物考古、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宗教历史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演绎了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反映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加强中华文明视域下的金源文化研究
金源文化是女真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通过与中原汉族、契丹族及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交流,广泛吸纳、融汇其他民族文化而逐渐形成的地域民族文化。关于金源文化的概念界定、地域范围、时间断限以及作为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久宇认为,金源文化应为11世纪至12世纪中期以金上京为中心地域的女真民族文化,地域范围应定位在阿什河流域(金上京地区),这样既有现实地方行政管理的优势和便利条件,也有人文历史、旅游考古的自然基础。金源文化的时间断限不应仅仅局限在金初或是金代,应是从11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此外,金源文化不仅包含汉、契丹、蒙古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也应包含满族所创造的文化。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先前女真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向前发展、推进、重建和创新,是女真民族和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民族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的一脉相传的民族文化。
金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文政看来,金源文化的连续性在于从女真族与中原汉族的早期接触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金源文化的创新性体现在其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包括技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创新;金源文化的统一性表现为女真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以及金朝制度的逐渐汉化;金源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女真族与汉族的文化融合;金源文化的和平性则表现为女真族为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当前,金源文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学术研究和扩大影响。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认为,在对金源文化进行研究时,应将其纳入到中华文明的框架体系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定位金源文化,解读金源文化的历史文化细节与考古发现发掘的遗迹遗物。同时,与中华文明和国家共同体意识相结合,重新思考与边疆史学、区域史学、世界史学等领域的关系。在中华文明的视域下进行考察、鉴别和认定,探索金源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价值,将是未来的长期任务。
充分把握金源文化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现实意义,深化对金源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更好阐释金源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升金源文化研究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科学价值。
与会人员合影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