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在长春师范大学召开

2023-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在长春师范大学召开。       通讯员/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在长春师范大学召开。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彭瑞轩 宋继刚 记者 赵徐州 曾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增进非遗保护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9月17日,长春师范大学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进行充分交流。

  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爱梅主持会议,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德利在致辞中展示了长春师范大学多年来在非遗传承与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保护、研究的支持。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色音,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旭东,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教授汪立珍,大庆师范学院副校长郭崇林,《民族艺术》杂志主编许晓明等学者分别就非遗保护的整体性、田野调查与非遗保护的连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作主题报告。

  长春师范大学多年来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吉林省满族祭祖习俗非遗传承基地和满语文非遗培训基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以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引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积极投身于非遗保护工作中。围绕非遗保护,一方面,创新非遗宣传、普及路径,让更多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目标贡献力量。学院复建的九台区“双喜老宅”,是北方少数民族祠堂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国内少有的满族祭祖祠堂。以“双喜老宅”为中心,形成了集祭祀、歌舞、说部故事、满族饮食及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的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长师力量。

  本次论坛的举办是长春师范大学非遗保护工作的又一贡献,为非遗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全国各地非遗保护成果之间的相互借鉴,将使非遗保护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在长春师范大学召开。       通讯员/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在长春师范大学召开。       通讯员/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