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新时代边疆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为深入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做好边疆治理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必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要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把边疆治理有机融入各方面事业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勇于担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边疆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以贯之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并落实到各项规划、法规、政策、项目的具体谋划和实施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推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任务。因历史和地理等方面原因,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而边疆地区又多是民族地区,其发展事关我国民族团结的大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所有地区都进入现代化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这个意义上看,推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
要把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陆海统筹,是我国陆疆和海疆融合治理的重要思路。一方面,要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另一方面,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要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布局相衔接,将边疆地区的区域发展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起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边疆地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扬长避短,做强做大沿海沿边、内外联通等优势,探索和打造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开放高地,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中,科学确定自身发展位置,提高边疆地区开放水平,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
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
我国边疆地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多民族聚居,而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搞好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做好边疆地区工作,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要全面准确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牢固树立“五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中华各民族关系的五个维度,即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到边疆地区各项工作中,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边疆地区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引导各族人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要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和分裂活动,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巩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阐释,增强对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的理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边疆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着力推动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领域,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高边疆地区教育水平,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加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增强边疆地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强化科技赋能,提高卫国戍边整体能力。
推进边疆治理,需要强化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这是对我国边疆学界提出的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就需要我国学术界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借助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深化边疆历史和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这就需要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一级学科,从学科设置方面构建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体系,为中国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研究实现创新突破夯实基础。要制定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规划,即将设立的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需要加大硕士、博士点布局和支持力度。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研究,迫切需要组建中国边疆学会,作为统合全国边疆研究力量的国家级学术团体和学术平台,推动中国边疆学学术研究和知识普及工作。借助中国边疆学会,有效开展对外学术斗争,占据国际话语权,以中国边疆学的学术能力应对国外在边疆问题上对我的指责和歪曲,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有关部门要为边疆治理研究发挥理论支撑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疏通出版渠道,解决成果出版不畅的问题。同时,我国边疆学界需要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好研究成果,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讲好中国“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学术戍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扎扎实实地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边疆治理研究队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