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旧理论 建构新教材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教材建设的指示精神

2024-0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要求:“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刊于《求是》杂志2024年第3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全文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材(以下简称铸牢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一重要指示,强调发挥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代表的优秀教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明确要求:一是铸牢教材既要“编好”还要“用好”;二是指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还应有更多的“等教材”。这为我们打造并用好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代表的铸牢教育系列教材,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从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到大学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

  2021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2022年多部门又印发了《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就一体推进大中小学铸牢教材建设做出了整体规划:明确要求编写使用中学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小学版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还要编写高校用的铸牢教育专题教材。

  教育部2019年组织编写中小学铸牢教材,2022年1月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率先通过国家教材委审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统一使用,成为新时代首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教育教材。当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文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中学开设专题课,不少于12课时,初中全覆盖(首次在包括东中西部的初中全面开展,不同于过去只在部分民族地区开展),并纳入中考考查范围。据教育部数据,该教材每年发行量达1600万册(两年来累计已有3200万中学生使用)。中央电教馆网站“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配套汇集了该教材的大量教学资源,供全国中学师生使用。

  2023年12月,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由高教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新华社报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教材填补了高校铸牢教材空白,被教育部列为“十四五”高校规划教材,2024年发行全国。

  这本高校第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专门教材,与两年前出版的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和拟出版的小学版《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校铸牢教材体系。其中,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重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彰显爱国主义的“五个认同”理念,深化了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校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重点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展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程,彰显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同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这些教材宗旨一致,各有侧重,从不同学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同构建了全国铸牢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正确内容,使青少年在铸牢教育中知识、情感、理念、理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效果,也为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两部教材构建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创新意义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教育教材建设的国标范本,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标志性成果,“是对国家民族工作有价值的贡献”。

  特别是大学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面向大学生、成人,内容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契合社会宣传教育需要,因而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广受专家学者好评,当之无愧地成为铸牢系列教材的代表和典范。

  二、从旧“理论”退出到新“概论”出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是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成果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中央要求“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这在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这是重中之重,因而多年来它们一直开设一门重要的公共思政课,统称“民族团结教育”课。在民族地区中小学一般称“民族团结”课,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一般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民族院校十分看重的公共课、重点课),都编有相应的教材在使用。

  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新编一套铸牢教材?概论《后记》简略提到“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或相关课程,却没有一部通用教材。”其实,这里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新编概论教材替换原来的“民族理论”教材?原有的民族院校开设和使用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及教材,能否满足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需要?

  应该看到,多年来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民族理论教材总体也是好的。但以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民族领域的教学科研也存在强化差异、忽视共同性等倾向,民族学研究中存在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新时代民族工作形势任务有了重大变化,但原民族理论教材普遍比较陈旧,与时俱进不够,缺乏创新,不能适应新的民族工作形势。个别民族团结教材还存在强化个体民族意识、忽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权益”、忽视国家认同等问题。

  教材的背后是理论。多年来个别民族理论教材受“西方民族理论”“苏式民族理论”“个体民族理论”影响,一些理论表述存在偏差,“民族”概念窄化、“民族问题”泛化,“中华民族”淡化,“民族差异永恒化”,有的用不恰当的“民族”视角看待国内民族状况,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地区差别、发展差距、文化差异、普通治安纠纷都被看成“民族问题”,看成“自治民族被边缘化”,看成是“民族不平等”等等。这实际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甚至可能误导各族学生,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和谐。这些问题民族理论界早有批评,这恰是需要我们纠正和改进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旗帜不断创新发展,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理论界认真学习贯彻新思想,积极构建“新理论”,勇于“调整过时的”,民族领域教材建设呈现新气象。一些旧的“民族理论”教材陆续停用或退出,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加紧新编和全面使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教材,新教材的内容从“(个体民族的)理论”调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论”。这实际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民族理论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是民族理论界对一度存在的“西式”、“苏式”、“个体民族”理论倾向开展纠偏正向和破旧立新,推动了传统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科的调整转型,体现了相关部门和民族理论界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坚定坚强决心和巨大理论勇气。

  三、从《概论》突破到新理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是新时代创新民族理论建设的里程碑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建设、教材编写是第一步。但铸牢教材难编,原因是国家对民族类教材要求高,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断提出时间不长,从理论到实践很多还正在探索,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十分成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知识体系;加上以往民族理论争论多、民族工作复杂敏感,很多还没有形成共识和定论。比如,到目前铸牢教育还没有公认的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这是教材编写依据),因而相关教材编写难度很大。特别是高校铸牢教材编写更是涉及广、影响大、意见不统一,以往一些院校和部门多次编写,都没有成功。2023年在中央领导支持下,潘岳(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组织、带领编写团队,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编写出了高质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有了突破性成果,铸牢教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已出版使用的大中学铸牢教材看,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以确立“中华民族”意识、树立共同体理念为重点,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将以往侧重民族“个是个”联合式的“团结”观,深化、升华为在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培育各民族交融式的“大团结”观,改变了传统民族团结教育导向,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思路。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更是对传统民族理论的守正创新,实现了重要的理论突破:它超越传统王朝史和族别关系史,首次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角,展现各民族共同性不断增长、融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构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叙事,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体现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其次,首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角,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有助于深化百年党的民族工作史认识,更好理清总结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述,增强对现实铸牢工作的指导性。这些论述具有开拓性原创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民族理论教材,其主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宗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明新时代中国民族教育和民族理论正走出外来知识窠臼,跳出传统“民族”思维局限,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民族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这标志着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转折,必然引领民族研究战略大方向的调整。特别是《概论》导向正确,论述扎实,创新点多,注重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具有较强的学理说服力。

  《概论》教材以其守正创新思维、系统全面史实和对新思想的精准阐述,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和开山之作: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构建中国式民族学的探讨之门。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的知识生产开辟了道路,必将有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教育和理论创新,因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名副其实的里程碑。

  四、从“里程碑”到“金教材”:编用结合,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来之不易,为学校乃至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骨干范本和重要资源。而且《概论》出版使用时间不长,就被列入全国高校“十四五”规划教材,这是国家教育部对该教材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必将有力促进该教材在全国更多高校推广使用。教育部规划国家级教材,旨在对使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师生认可度高的优秀教材建立传承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创新性的经典传承教材,这样的“金”教材应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努力建设的目标。

  当前铸牢工作实践在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正在建设,还将形成、丰富和发展,基础民族理论更需要突破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国家民委主办的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要求今后“开门听取意见,更大范围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周期性做好修订工作”,是实事求是和富有远见的。

  下一步要抓好以用促建,广泛、深入用好教材。学校要坚持正确导向,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建好“金课”,锻造“金师”,加强课程研发,发挥好、丰富好教材内容,讲好概论课,讲出亮点实效,促进教材成果转化。同时,在科研中围绕概论主题,深入铸牢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的铸牢教材(读本)建设。总之,通过以用促编,及时修订完善,不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列“金”教材。

  (作者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委,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