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2019-03-21 来源:江西日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道路,日前,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读懂中国:海外知名学者谈中国新时代》一书。

  本书从新时代中国、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10个方面,回答了中国为何能够成功、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为什么全球治理变革离不开中国等一系列颇受关注的问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优势所在,总结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治理方案。

  本书既能让读者从多维度解读处在历史变革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使海内外受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新时代,拓展读者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认识,也可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思想启迪。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日中国,我们不仅要坚持改革开放,全方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要关心和关注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因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更是一个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年,风云激荡,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在世界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新时代,当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不仅需要了解和适应当今世界,更要做到让更多的国家和民众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和理解今日的中国。立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理应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命题。这个命题,既需要理论突破,更需要实践应对。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中国形象能不能描绘好,不仅需要主题强烈的愿望和辛勤的努力,关键还要看客体或受众是否听得到看得见,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能否与我们形成良性互动,产生更多共鸣。基于此,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创新和践行,其中《解读中国——海外知名学者论中国新时代》,即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解读中国——海外知名学者论中国新时代》一书,基于86位海外知名学者的采访文稿结集而成,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在力图呈现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成为解读中国新时代的一种观点或视角。为了给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解读中国工作室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围绕上述主题,先后采访了包括塔德乌什·霍米茨基在内的30位外国驻华大使和47位海外知名学者,制作推出每集3到5分钟、共42、88个(多语种)系列视频短片《解读中国》,并在境外视频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传播,效果不错。换句话说,此书绝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稿“结集”,而是一种具有独特设计和广泛基础的精炼与集成,是一种更加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的传播方式。

  通过本书,读者或受众可以透过近百位外国驻华大使和海外知名学者的眼睛和感受,从他者的眼光和视角,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或看到一个客观真实、朝气蓬勃的中国。在本书中,读者既可以找到很多熟悉的名字,也可以结识很多新的作者,接触到更多可以引起我们思考或反思的观点和说法。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采编方式和叙事,更加符合人们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地气”,更有利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新时代的中国融入世界必须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其中特别要关注和着力抓好“融通中外”这个关键环节。打造这样的概念范畴表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的一项重大创新工作,有利于中国声音传播出去,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积极反映中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我们的概念范畴表述,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

  如何更有效消除误解、消弭隔阂、增进理解?以《解读中国》为代表的传播“新模式”正在做出各种创新和尝试。通过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凭借传播规律读者心理,努力破解外宣工作如何做到易接受可持续的难题。在这方面,解读中国工作室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实践或做法再次提示我们,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围绕新形势、新变化,使我们对外传播的概念范畴表述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一是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成就新经验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将其作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形成完整的、准确的表达和阐述方式。特别是要阐释好中国梦和改革开放的新举措、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对外交往的新理念等。二是针对外界关注的一些涉华重要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表述,准确反映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民主人权、新闻管理、民族宗教、司法体制等问题长期受到外界关注,其中不乏误解和偏见。要根据我国的实践,概括和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表述,把我们的国情说明好,把我们的主张阐释好,把我们的进步介绍好,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三是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主动设置和提出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当前,气候变化、金融安全、全球治理、网络安全等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要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主张、表明立场,与国际社会广泛开展对话和合作,为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深入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争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更广泛领域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

  《解读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访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多次访华的政界知名人士,综合借助移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打开了一扇窗,构建了一种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话语表达方式。正是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点滴话语,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直至架起一座座可靠坚实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够真正读懂和尊重中国。

关键词: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文化强国;一带一路;全球治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有冬)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