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2024-05-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初夏时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高度重视教育的伟大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了诠释:“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的重大意义。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一重要论述,对学校培养更多符合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求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形势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人才,就要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听得最多的是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讲得最多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让党放心,是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更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首要标准,旨在构筑政治底色。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政课建设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请党放心,让党放心,这是最高政治要求,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爱国奉献是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极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极重要内容,旨在构筑价值底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逢盛世,任重道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时间的长河奔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擘画的宏伟蓝图,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期和奋斗期高度契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育人先育己。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整整五年后的2024年3月18日,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爱国奉献,强国有我,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时代新人必将也必能交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时代答卷。

  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是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是学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旨在构筑精神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曾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领先位置。但进入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入侵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具体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旨就是,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现曾经拥有的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浩荡潮流;在悠远的历史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新形塑伟岸的样貌,在21世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学校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就要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惟在得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育子弟,为民族育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创新,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