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服务中非关系发展战略 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领域

2023-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代以来,非洲大陆在经历了300多年的西方殖民之后,在泛非主义激励下,在寻找非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欣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结合非洲本土传统文化的实际,使之成为非洲各国反殖民斗争、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重要思想武器。非洲的反殖民运动是20世纪世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非洲马克思主义逐渐隐退,非洲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但作为问题视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仍然在当代非洲政治哲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殖民主义批判、人种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妇女问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议题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聚焦20世纪30年代以来非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相关研究,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研究范围涉及反殖民主义和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非洲民族主体意识觉醒和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式、非洲左翼思潮与非洲意识形态的发展、非洲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发展前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非洲的影响等等。
  非洲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尤其是2002年非洲联盟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更为紧密,中非合作关系正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成效对非洲大陆具有广泛影响。中非在经贸合作、政治安全、人文交流、全球治理,以及发展道路选择方面可以增强交流与合作,研究非洲马克思主义正是回应这一需求,即通过研究非洲民族主体意识的发展,找到中非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异同,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加强中非合作关系、服务中非发展战略的需要。具体而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要推动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一,构建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平台,创新开展学科与智库建设。浙江师范大学在2007年成立非洲研究院,它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带领下,现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指导单位”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方智库、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单位。非洲研究院下设非洲政治与中非关系、非洲经济与中非投资、非洲教育与中非科技合作、非洲历史文化与中非人文交流四个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但拓宽了非洲研究的领域,而且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层面深入非洲黑人精神的研究。这不但可以完善非洲研究的系统性,同时可以从现实研究层面深入到非洲人的精神状态研究层次,对创新开展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其二,深化非洲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的研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提供参考价值。非洲许多国家曾在20世纪60年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验。我们不能无视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以及非洲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性质。而且,实际上我们所要讨论的“非洲马克思主义”亦并非完全缺乏其原创的贡献。可以这样认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在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革命的问题,而非洲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却代表着殖民地国家进行社会革命的典型案例。对非洲马克思主义、非洲社会主义、非洲左派思潮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国际化、国际合作的进程都是很有帮助的。二十年来,浙江师范大学跨学科、跨领域建立非洲研究的各种平台和机制,大大增进了对非洲的了解,从中国的立场去观照非洲、研究非洲,又以非洲面临的问题反过来观照中国,正确地看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般规律。
  其三,分析中非面临的共同时代问题和历史发展机遇,为中非合作、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过去70年来,中非在实现民族解放、建设国家主权、追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已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平台。当前,中非继续深化互信合作,依托中非合作论坛平台,稳步推进“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必将促进更加紧密的中非关系的构建。我们的研究将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中非各国的共同关注和中非合作的历史机遇,澄清中非合作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基因。比如,非洲文化中有和中国类似的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的重视集体主义的精神、重视传统的家国情怀和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梳理等,中国提出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契合,也与非洲的文化传统相契合。因此,通过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深度挖掘非洲传统中那种追求统一、共享的精神文化,可以为中非合作、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其四,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传播,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贡献中国智慧和分享中国经验。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总结出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中国并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的规则走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之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非洲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相类似的命运、相类似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新自由主义带来非洲衰退之际,中国经验可以为非洲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参考方案。具体说来,研究非洲马克思主义可以进一步推进双方在意识形态、政党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助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及代表人著作译介”(22&ZD019)、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21世纪最新发展研究”(19BKS019)阶段性成果】
  (郑祥福,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林子赛,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