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明海英)3月29日,第三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湖北省社科联主席赵凌云表示,课程思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他表示,要引导广大教师适应教育变革新常态,把握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关系等教育关系新形态,适应教师能力、教师角色新变化,以学生成长为己任,统筹知识传授和人格养成,统筹言传与身教,统筹课内与课外,统筹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湘潭大学原副校长刘建平认为,课程建设要坚持互动共进规律。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向同行。紧贴社会发展趋势,做到适时、适度、适当,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以“中国土地制度”课程为例阐释到,该课程秉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理念,通过将土地制度理论与中国土地政策演变、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实践等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设计上,以土地产权、土地规划及其市场化改革等核心知识点为切入点,通过历史溯源、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践调研等多种形式,将制度优势、治理智慧、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打破学科、专业、院系边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整合性、跨学科的视野与思维方式,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