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楠)2月21日,在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的江苏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介绍,江苏省教育厅会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共同培育一批覆盖大中小学的博物馆“大思政课”精品课程。加强校地协同,设立了20个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30个由高校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领衔项目,合力打造“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潘漫表示,在深耕思政“小课堂”方面,江苏强化课堂主渠道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加大课程资源供给和教学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重构授课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表示,“新时代伟大成就是鲜活的思政教材。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政课教科书”。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尚军提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生动素材”。一方面,立足校内课堂教学主阵地,在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校外“行走的课堂”,推广“15分钟教育圈”,研发“我是信仰传承人”等馆校合作品牌课程。
在课程思政方面,江苏各校积极探索,挖潜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矩阵。如河海大学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
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的重难点问题,江苏在该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思政研究专项,2024年共推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等30项重大项目;聚焦多维度优化“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江苏从配齐专职教师、择优选聘兼职教师、培育选树优秀教师三方面发力。
潘漫表示,下一阶段,江苏省教育厅将全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