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2024-12-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月19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

  曹友谊表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新时代重要使命,要建好思政学科、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强化系统观念,不断厚植一体化建设的学科积淀、增强育人效用、实现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杨长亮认为,上海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力,已形成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系统设计,加强创新探索、优化课程设计,聚焦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协同联动、汇聚育人合力的重要做法,要不断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为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总结及研究成果孵化运用,华东师范大学接续出版年度报告以跟踪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动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2024)》在会中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团队发布的第三本一体化建设年度发展报告。此外会议同步表彰优秀论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邱伟光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和大思政观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认为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系统观念构建全新的理论范式,以共同体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构建,促进思政学科不断守正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邱伟光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弘毅特聘教授项久雨从“存在”的角度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个体适应社会存在,还促使个体主动反思现有的社会现实,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自身的精神社会化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弘毅特聘教授项久雨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雅华回顾了思政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实践,认为要以学科治理体系、学术出版平台、学者育人理念为发力点,建立健全有利于思政课发展的科研新生态机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雅华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其昂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同学段的理论模式与经验模式关系,提出要强化思政课的学科意识,增强思政学科素养,建立“思政课—思政学科—社会”的会通机制,支撑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其昂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文汇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杨逸淇主持第二阶段的主旨发言。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提出,思政引领力提升的话语表达要坚持守正创新、回应时代主题、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在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中持续彰显思政引领力的实践效应。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亓光教授表示,要深入优化系统结构,全面提升权变适应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动态优化的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斌教授表示,思政课一体化的成效通过思政教育一体化而得到检验和巩固,要突出两者目标归旨的一致性、衔接互嵌的协同性、实践推动的整体性,增强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向心力、牵引力与“续航力”。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学勇教授提到,思政引领力为思政课一体化提供重要依据与衡量标准,要在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教师胜任力、课程协同力、教学进阶力、资源整合力、条件保障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远新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势必要增强教师的认知与能力,在思政课中实现专题式讲解与分散式嵌入相结合,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政治宣传、学理阐释和文化支撑相兼容。

  本次研讨会设置两个平行分论坛,在一体化建设支撑及示范辐射效应发挥等方面深入探讨。

  平行论坛第一分论坛发言由《宣传通讯》编辑部采编中心主任吕东卉主持。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安巧珍教授分享了高校牵头大中小学同备课、同研究、同实践、同上课的河北经验,提出思政课一体化要以智慧马院建设为抓手,推进内涵式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文华教授表示,科学设置课程、统一编写教材、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实践探索、加强理论研究、打通师资队伍,特色资源互通、跨省合作交流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十分重要。上海市虹口教育局副局长李琰基于“大思政课”整体实验区的方案推进情况,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谋划好战略统筹的规划图,细化好改革创新的施工图,构建好协同育人的网络图。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方兴表示,思政课教学是价值引领与精神提升的生命性实践,提出要实现课堂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贯通与有效联结,构建有意义感的思政课课堂生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孟祥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献玲,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小玲,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沈楼等分别作交流发言。

  第二分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崔海英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史宏波认为,ChatGPT4.0和SORA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人类构建出或真或假的空间,在此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利用的效能不足与创新空间受限等多重困境,要加强空间治理,强化健全一体化共同体。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改萍教授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处理好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关系,实现基层组织机构、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集成,以构建思政教育新生态。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正高级教师许晓芳表示,应以学科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基础,以指向实践问题的研究为引领,以区域整体资源的凝聚为保障,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关键,以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为载体,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彩勤提出,通过核心范式的整合、他者视域的引入和学术话语的转换以推进思政教育的范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裴学进、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莹、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洪燕妮、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分校教师孙红艳等分别作交流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意义的重要问题。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汇聚思政课教学改革合力,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的优质研究成果,以高水平理论研究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大—普陀区)和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