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2024-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安若男)9月21日,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周年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学术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

  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在致辞中表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传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守正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四十年之际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探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沿性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根基。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要科学把握、准确领会“第二个结合”的意义,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握牢马克思主义魂脉。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其昂认为,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化到精微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层逻辑研究,以体系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庞立生认为,应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入手,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观点和文化观点,拓展分支学科,完善知识体系,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志锋认为,要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化对自身定位、功能、职责以及学科发展规律的理论自觉,增强自知之明、知事之明、知人之明、知物之明,落实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15字使命任务。

  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教育强国语义下的思政引领力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的科学阐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教授项久雨提出,应把“六要”和“八个相统一”放进构建大师资体系当中,并通过创新主渠道教学、善于用社会大课堂、扩展网络新平台等方式来增强思政引领力。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表示,思政引领力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应思考这些问题背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理论和言行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提高思政引领力需要从内涵阐释和实践层面入手,做好思政工作的主攻与助力作用。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建议,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切合学生诉求,构建协同育人的格局,实现课堂内外、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的全面示范引领。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推进“三全育人”思想方针,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育,坚持系统管理、因地制宜、特色化探索,聚合教育主体多动能,建好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直接相关,要通过思想、理论的方式显现文化自我,巩固文化的主体性功能,坚定文化自信,使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保障。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田鹏颖提出文化思政的概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文化思政的根本要求,“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文化思政的根本选择。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孙立军表示,应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入手,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从理论武装、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构建实践指导体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史巍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理性审视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和多样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对群体价值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关注亚文化中的新要素和挑战,体现实践立场,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指南针”功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等方面加速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推进器”功能,以及摒弃落后、消极、错误思想的“过滤仪”功能。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伯海提出,应把握社会现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基于运行论的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以系统理论为基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系统中,提升其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有效性,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到多、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应进行形象建构,摆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地位,扶正其在社会公众精神空间中的位置。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提出,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和多样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声誉和价值追求,正确处理实力和形象的关系,通过形象设计、传播和评估等方式助力其社会认同,构建良好的主体形象,为思想政治教育赋权增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表示,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人群,应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范式,构建原理体系、内容体系等,以回应时代挑战,引领时代大潮。

  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