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讲理】“讲好三个故事” 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的教育质效

2024-0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思政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形、有感、有效”。讲故事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法,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讲好三个故事”的明确要求,为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思政课要紧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突出“讲好三个故事”,努力推动话语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深处。

  第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重在树信仰、强信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核心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性、主体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的统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的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信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联系。要结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命题,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着重讲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故事,着重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故事,帮助学生群体了解党史、国史、国情,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政治认同、信仰认同,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重在聚民心、增信心,以实现“两个共同”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世所罕见的成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小康社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56个民族共同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的千年夙愿。无论是党的辉煌百年史、新时代的十年伟大变革,还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伟大远景,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精彩故事始终激荡人心、铿锵有力。

  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首先是要认真梳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团结”与“进步”的关系和意义。要通过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的纵深视角,从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征程中,从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中,从中国与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中挖掘素材,核心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认识到个人价值实现、目标实现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联系。要着重讲好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创造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民族地区带来历史性变革的浓墨重彩的故事;着重讲好56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开创性事业的火热故事;着重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故事;着重讲好中华民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故事,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学生群体的目标认同、价值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以更高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重在溯历史、观现实,以促进文化认同为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形塑于近代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革命进程中,确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历史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规律。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结底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核心是要紧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紧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聚于一体的发展脉络,紧扣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趋势,紧扣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贡献,把牢文化认同这个根本,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大优势,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把故事讲得厚重壮阔、讲得荡气回肠、讲得感染人心。要着重讲好我国各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四个共同”的故事;着重讲好近代以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团结一心抵御内忧外患的故事;着重讲好新时代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着重讲好各民族文化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贯通中华文化血脉,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故事,肃清历史虚无主义、宗教极端思想,肃清民族分裂思想流毒。通过打通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使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变成生动道理,让学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气神,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双一流”项目库建设研究成果】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姚国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