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层面的抽象性有机聚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议题,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文化认同为抓手,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之“纲”,在以文化人、德润人心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炼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巩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创造的、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巩固与壮大。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其所具有的多元化、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特质,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跨越五千多年历史,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凝聚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精神上的共同体。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从历史传承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从文化传承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认同来讲,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的重要体现,不仅体现了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也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沉淀和传承而形成,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丰富内容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色,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文化氛围。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炼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素,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
中华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动力
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澎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沃土,能否增强中华文化自觉与中华文化自信决定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的广度与深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只有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够树立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进一步推动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解释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以此来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是对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敏锐把握,是对建立在各民族所共享的知识体系、情感体系、价值体系的“自知之明”。由是以观,只有增强中华文化自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同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只有增强中华文化自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实践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只有增强中华文化自觉,才能更好地发掘和挖掘中华文化的潜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成就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宽度与深度。
文化自信意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体系充满信心,并有自主选择和创新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和交流中,不丧失自身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而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中华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能够激发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文化创新的热情。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和创新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其次,中华文化自信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多方面要素构成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能够保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最后,中华文化自信是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窗口。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展示自信的重要资源。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宣传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
中华文化是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塑造而成的,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文化最能反映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确立反映全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追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对于什么是好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以及应该追求的信念和观念。它是人们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和评价标准,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所坚持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信念、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精神追求,反映了一个人或群体对生命、人类、社会和世界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从这个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新时代的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感召力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和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行为,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各民族在情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它可以促进全社会价值观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个体面临着诸多价值观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民族、集体和个人的价值理念有机融合,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价值基础,强化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价值,加深全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和文化支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核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注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具有众多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成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凝聚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既包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民共同的价值信仰和行动指南,推动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培育与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为指引,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强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思想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和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立体式、系统性的中国实践,既要在对中华文化意蕴体认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觉,又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既要不忘本源,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与价值遵循。就其内部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三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华文化自觉与中华文化自信。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文化自觉的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只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觉,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找到各族人民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