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讲理】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地见效

2024-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思政课建设,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在思政课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从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专门的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近年来,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特别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各高校更是加大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推进力度。为贯彻落实《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不少高校探索出丰富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多样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延伸,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高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结合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是单独开设课程模式。该模式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独立开设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各门思政课程内容,负责开发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方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管理。该模式便于学校统筹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统一管理思政课教学,统一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二是分散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布在各门思政课教学中,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该课程中结合理论教学推进实践教学实施。该模式便于教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学习评价,增强课堂学习内容的体验感和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三是联合开发模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或部门联合研讨开发,统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和社会实践的融通性,共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该模式有助于整合不同学院或部门之间的教学资源,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中,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同向同行。

  四是建立教育基地模式。该模式在校内外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以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该模式有助于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以上各类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和优势,也存在着一些短板,需要在实践推进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亟需完善

  新时代以来,经过多方努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规范性不断增强、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但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一是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但一些高校在实施实践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设计,对如何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特别是提供哪些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情、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目标要求,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是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在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上,实践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从纯粹的理论课堂到实践教学的转换,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支撑,但一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采取简单化、统一化的行动,形式化有余、“讲道理”的实质化不足,也有高校以个别化学生实践代替全体学生实践等问题,对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关注不够。

  三是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一些高校在安排思政实践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标准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娱乐化、形式化等问题,特别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融合中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甚至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代替思政课实践。

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面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势在必行。《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等,为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是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推进持续加强。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载体,在全校范围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过程管理等,抓好归口管理、责任到位、落实到人的组织机制建设,以保障思政课教学有序开展。

  二是精心研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工作方案。按照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结合高校实际研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工作方案,精心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实施进度,合理规划实施路径,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同时,要结合专业差异和学生兴趣爱好,制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实践菜单,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彰显专业特色和课程思政,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三是充分开发校内外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为一体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要整合本地资源,挖掘学校的校史馆、博物馆以及各院系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督导评估机制。教育管理部门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育教学督导体系,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审查,加大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实践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督查。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支持开发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教学特色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思想素质,推出个性化、专业化、分众化的实践成果,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建设成果】

  (作者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