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充分说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40年,回顾40年来我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深感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做好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兴趣所致,结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0年前,怀着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好愿望,我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转入刚刚创办的武汉大学政治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采取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拔的方式招生,出于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的兴趣,加上年轻人的“文学梦想”,我报名参加遴选,有幸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届学生。系里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非常重视,汇聚了系里最优秀的教师资源为我们上课,我还记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由梅荣政、石云霞、王兆星等八位老师用一个学年讲授;刘行炎老师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林浣芬老师讲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关培兰老师讲授组织行为学;吴绍丽老师讲授西方社会思潮,戴德铮老师讲授党课和思想道德修养;郑永廷教授当时已经是学校党委副书记,还专门开设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研究课程。老师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熟悉,甚至对哪段话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全集第几卷第几页都记得十分清楚,让我们佩服不已。为了加深学术厚度和拓宽学术视野,系里还充分利用相关学科优势,要求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同学一起学习,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我们与哲学系同学一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与历史系同学一道学习,文学概论课与文学院同学一道上课。当时,武汉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我们也自主选修了许多感兴趣的课程。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刚刚创办,系里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比如为了提高我们英语水平,为每位宿舍配备一台录音机;比如为了增强我们对社会的了解,系里先后安排一次校内和两次外地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两次校外实践活动一次是在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实习,一次是到宜昌葛洲坝毕业实习,两次时间都超过半个月;专业创办初期,很多专业教材还没有编写,老师还鼓励和邀请我们自己动手编写,比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教材,就是在金鑑康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参与讨论编写。我们还在系支持下自己创办了一个刊物,取名为《政治学家》。我在学生期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和另一位同学把班上同学关于思想政治专业认识的讨论观点进行整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表,这也给我极大的鼓励,调动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兴趣。
主动研究,坚定边工作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信心
1987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我回到武汉大学数学系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1988年第1期《中国青年》的一篇署名郎郞的《我们究竟出了什么毛病?》一文,形象地描述了大学生由于理想的失落、生活的疲软、身份的掉价、心态的“没劲”而出现的思想困惑,这给我一种启发,我的辅导员工作可以围绕学生思想困惑和问题展开,在回应学生思想的现实关切中开展工作和研究。于是,我开始围绕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就业观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且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规划《高校学生民主法制观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健全措施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为我认识把握大学生思想状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也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比如在数学系工作期间,我邀请校医院郭晋武医生、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一起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试点,这为我后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我还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把学生关心的人生、思想、道德、法治、心理等问题集中起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人生哲理等课堂进行讲授,参与郑永廷教授主编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概论》等等,这些工作都让我尝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探索的甜头,也坚定了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信心。
创新创造,找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乐趣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武汉大学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并在1997年开始正式招生。我于1998年考上博士,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届博士生,师从黄钊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转化研究,黄老师的授课和指导为我们打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子。当时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可谓大师云集,除本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向梅荣政、石云霞、宋镜明等老师以外,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还汇聚了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等领域大家,王玄武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经常参加学科点活动,我非常幸运得到这么多前辈学者指导熏陶。这期间,我的工作单位也从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德育研究室转入政治与行政学院,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在数学系和学生工作部期间,我根据学校思想品德课建设需要,承担过一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但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结合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学完全不一样,身份的变化使我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为了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在黄钊老师的鼓励支持下,我把博士论文方向确定为现代德育课程研究,以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博士论文的写作,开启了我一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研究,在做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和研究模式。在此期间,我一方面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课题“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模式研究”、“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另一方面也围绕综合性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展开探索,这些探索成果构成顾海良教授牵头“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组成部分;2010年以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又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同时,我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教学试验研究,比如为了把握同学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我采用隐喻方法,对大学生头脑中对这门课的印记进行研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消除大学生消极认知,培养积极思想观念。这种围绕思政课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归类是一种行动取向的研究。正是这种围绕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研究和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教学时时翻新的乐趣,体会到学术研究日日精进的收获,成为我认认真真讲好每一节课的动力。
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40年,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伴随着我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也从一个本科生,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40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研究,也让我充分感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乐趣,也正是这种围绕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开展教学和研究的生活方式,让我深深感受到要讲好思政课,必须不断激发起自己研究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把它作为不断成长进步的内在动力。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