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讲理】高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

2023-11-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样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一堂温暖人心的大思政课,我们只有聚焦现实问题和发展痛点,对症下药、答疑解惑、应用剖析,讲好民生政策,讲好乡村振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让青年更全面感知新思维和新观点,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聚焦过程:学段要全面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需立足整体、系统统筹,实现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学生全面覆盖、有效衔接。

  一是从小学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播种萌芽期,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材和学生头脑,首先要进小学思政课堂、教材和学生头脑,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人生的幼年时期播下种子、生根发芽。二是在中学深化。中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结合教材内容、中考高考要求进行不断深化,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青少年记忆中的重要内容与人生成长的重要养料。三是在大学集成。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期,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收获期。很多学生大学毕业都要直接走向社会、亲身参与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教材和学生头脑,要把大学作为重点,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青年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投身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科学行动指南。

  聚焦内涵:精神要准确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实践要义。

  一是要把握内容全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框架结构可分为五大板块,五大板块之间、五大板块内部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教师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二是要把握精神实质。“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教师要坚持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几大维度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特别是要准确理解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背后的政治意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是要把握实践要义。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终落脚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作出的各项重大战略安排和政策举措,不仅要把握是什么,而且要从历史、现实、未来把握为什么。

  聚焦方法:融入要鲜活生动

  思政课要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联通历史与现实、联系理论与实践、立足国内与国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对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未来实践的科学描绘,需要教师根据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与育人目标采取差异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做到融入鲜活、生动、有层次。

  一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升融入鲜活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善用社会资源和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通过游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革命景点,用党史故事、英雄事迹感染影响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具象化、鲜活化。二是注重授课与研讨相结合,提升融入的生动感。教师要灵活利用各种教学素材、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看、读、写、画、讲、演、评、论、辩、研等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讲”紧密结合,做到“能讲”“会讲”“敢讲”。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融入的层次性。教师要针对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在融入目标上,小学阶段做到初步领会、埋下种子,初中阶段做到基本领会、奠定基础,高中阶段做到较好领会、强化认同,大学阶段做到深刻领会、勇担使命;在融入方式上,小学阶段注重“启蒙性”,初中阶段注重“体验性”,高中阶段注重“常识性”,大学阶段注重“理论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传递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也相信思政课教师一定能行。

  【本文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教改实践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研究:总体思路与实现路径”、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新财经教材建设项目“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奇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徐跃辉,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团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