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讲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讨

2023-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政育人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接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深入探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实践三重向度,打破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壁垒,真正使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坚定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助力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向度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是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求;是推动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向纵深落实落细的有力举措。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昂扬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理念,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踔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思政课对于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资源的挖掘利用还不够充分,尚未有效凸显其重要意义,迫切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在不同的学段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良好氛围,使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入学生脑、入学生心,这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求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发展的当今,多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各种异质性社会思潮不断消解主流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虽逐步稳固,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异质性社会思潮凭借新的传播载体,大幅拓展传播空间,传播效能倍增,持续挑战青少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给我国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022年11月8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意在将党的精神火种播撒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旷野,把异质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同化扼杀于混沌之初,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民幸福安康而赤诚奋斗的坚定决心,从而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关键课程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锻造源源不断的接续发展动力。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向纵深落实落细的有力举措

  小学、中学到大学是青少年学生知识、品德、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奠基阶段,从“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到“拔节孕穗期”再到“灌浆期”,是学生一生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黄金时代,也是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时期。另外,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接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需要循序渐进、接续不断。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程度不够深入完善,学段间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壁垒层出。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条红线,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贯彻弘扬,有助于促进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有机整合与有效衔接,有助于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阶段性壁垒,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推动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落实落细的有力举措。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一体化设计与阶段性统筹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设定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思政课程目标一体化

  思政课目标是施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指南,也是为思政课定大局、把方向的理论灯塔。一般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是一体化总目标和阶段性分目标的统一,其中思政课总目标应当贯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统领并规定着各学段的具体目标,而思政课分目标应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既承载思政课总目标的价值导向,又强化各学段间目标衔接性,形成逐步深化状态。因此,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遵循三大规律的基础上,统分整合各学段思政课程融入目标,进行思政课总目标与分目标一体化设计阶段性统筹,继而实现各学段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政课目标向度的纵向联动与横向贯通。例如,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以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塑造为主,激发学生内心深层最纯真朴素的爱党爱国情怀,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党、国家、社会主义以及人民的感性认识;中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以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发为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等的理性认识,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以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为主,使学生掌握将伟大建党精神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能力,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最终飞跃。

  (二)课程思政目标一体化

  简单来说,课程思政就是在各门课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的过程中完成价值塑造。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效果扩大化,就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的单一作用,必须把课程思政当作落实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寻找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共通性,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一体化,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强大育人合力。课程思政目标一体化设计思路,即在遵循思政课总目标与阶段性分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各阶段各类课程的特征与属性,精细分化出不同的分目标,使各类课程既形成相互关联态势,又共同作用于“培根铸魂”这一思政课育人总目标。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为主题的课程思政目标则必须在统筹把握“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背景下,既保证好本课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育效果,又充分渗透伟大建党精神分子,总体实现“培根铸魂”与“启智增慧”的融合逻辑。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向度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在落实。横向贯彻“大思政课”理念,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共通;纵向打破大中小学阶段性教育要素壁垒,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渠道贯通;全阶段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主题,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融通。

  (一)理念共通:横向贯彻“大思政课”理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在所有学段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横向形成校内校外、校内部门、学科间多方联动,纵向打破大中小学阶段性教育要素壁垒,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最终形成专业化、体系化的融入机制。

  “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应当广泛利用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同意义的现实资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金钥匙解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锁。推动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首先就需要把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堂空间拓展至社会全域,将社会现实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素材,充分调动社会人员参与教学,打破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隐形壁垒,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与感召力;其次要在“课程育人”“理论育人”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育人”,并促进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主题教育等实践教学中亲身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磅礴伟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后,各学段学校要围绕实践教学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实践专项经费设置、教师实践教学培训、实践活动开展等环节,牵头保障“大思政课”理念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落实。

  (二)渠道贯通:纵向打破大中小学阶段性教育要素壁垒

  第一,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联动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享共建是促进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就教师而言,则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联动培育,做到集体备课、教研交流、资源交互常态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牵头组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建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的研讨实践基地,定期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就如何融入及融入效果等问题进行交流,互相解疑答惑、共享资源,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分工与协作,打破教育者阶段性教学交流壁垒。

  第二,要注重对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学情分析。作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思政课教师在融入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分析,思考讲到什么程度更加合适,达到什么目的更为科学,把握好各学段思政课中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交叉内容,把不同学段层次性和区别讲出来。在内容上,小学阶段重点在于讲人物、讲故事,达到对党的初步认知与情感认同;中学阶段重点是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学习,并能针对一定言论独立作出理性判断,达到明理;大学阶段是“孕穗”期,也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关键时期,重点在于深化理论学习,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明理”又“力行”。三个学段之间相辅相成,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融入好伟大建党精神。

  第三,要建立网内网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教材来看不同学段的衔接可以发现,当前各学段思政课中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合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学段间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的衔接有一定空白。总的来看,教材方面纵向的贯通与逐级的进阶稍显不足,衔接不够顺畅。针对这种情况,由于其他教学内容众多、教材更改频繁难度大、性价比不高等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能一味地、单纯地仅仅完善教材,如何利用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有机补充,建立网内网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

  (三)内容融通:全阶段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主题

  在融入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其系统性、阶段性与针对性,既要宏观把控各学段融入工作的持续推进、有序衔接,又要针对各学段学生学情与发展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找出教学重难点,对症下药。大中小学阶段思政课所传递的知识内容、情感目标与价值体系较为稳定,因此,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沟通与互动,针对伟大建党精神在各阶段课程教学中的原则遵循、目标规定、价值指向等进行研讨,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总之,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其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与时俱进更新目标要求,又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不断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从而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形成全社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良好氛围。

  (孙昭,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泽一,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级教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