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新时代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是重要的时代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年学生
传承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其主体是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犹如鲜活的历史链条,把不同时期的精神连接成具有整体性的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反映了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旗帜,需要在新时代进行传承和赓续,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刻把握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丰富精神丰碑,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从百余年党史发展中锻造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养料,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历史使命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们扛起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解救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千年梦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革命青年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探索富国道路的征程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壮美篇章;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秉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勇敢跳出既有模式,摒弃成规,不断探索新路、开拓新局,在强国征途中谱写了广大青年不懈奋斗的辉煌历史;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更要向革命先辈学习,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成长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有志青年,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支持。纵览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甚至牺牲生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有助于丰富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信念,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将个人理想有机融入国家民族远大理想,永葆青年的朝气与蓬勃,展现“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主要内容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应该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为根本遵循,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魂,是贯穿精神谱系始终的一条主线,发挥“底色”“基础”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充满建设祖国的艰苦奋斗信念,快速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百、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秉承攻坚克难信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进入新时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进。回望百余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踔厉奋发,勇往直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通过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强烈的初心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有许多精神坐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良好精神风貌,诸如苏区精神、铁人精神、劳模精神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为祖国建设、民族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实现民族复兴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崇高的牺牲奉献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时期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践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品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等崇高品质贯穿始终。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祖国的山河无恙;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奉献青春和热血换来了国家的繁荣进步;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乐章。通过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可以激励青年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进而锤炼本领、砥砺品格,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奉献青春力量。
深厚的爱国为民情怀。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底色,爱国主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程。爱国主义成为广大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成立新中国的强大精神支撑;面对国内外艰难复杂的形势,志愿军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展现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无数科技工作者,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扎根荒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性埋名人”,为我国科技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百余年来,无数的革命青年怀揣爱国之心,从相约建党到成立新中国,从建设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他们不惧困难,埋头苦干,先后塑造了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爱国为民的真实写照。通过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把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结合,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坚持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年学生的实现路径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做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助力时代新人培育。
加强教育引导,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普及化。加强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除了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身的引领力和号召力,还需要学校深入、持久地灌输、教育。因此,要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教学,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普及化目标。从横向角度来讲,要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在中学阶段,除了思政课程专门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外,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课程也要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的立体感受;从纵向角度而言,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同的学段灌输不同的内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因此,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采取不同的培育方法,帮助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指导日常实践活动。
扩大舆论宣传,助推中国共产党人教育大众化。一是利用全媒体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进行大众化宣传,注意宣传过程中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让青年学生在聆听故事中感悟精神的力量。二要表彰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先进典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习内容贯穿到班级评比、学生评优评先、志愿服务活动等日常活动中,及时表彰学习过程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群体,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的方式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要净化舆论环境。加强网络监管,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主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使学生既知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又能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争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忠实弘扬者和践行者。
重视文化熏陶,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潜移默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要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和弘扬革命文化、改进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推进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要在全社会广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精神风貌,通过隐性的文化熏陶,举办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在落实上下功夫,帮助青年学生把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日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目标。
注重实践养成,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生活化。对青年学生实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除了理论教育之外,还需要发挥实践的作用,接受实践检验,做到理论灌输与实践指导有机统一。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容,才能设身处地感悟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们在面临生死考验、重大困难时展现出来的崇高道德选择。注重实践养成,主要是通过日常实践的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生活化目标,而不能把精神谱系束之高阁,要把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响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通过实证调研、访谈、寒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领会革命精神内涵。
夯实制度保障,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常态化。制度是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常态化要通过制度来贯彻落实,从而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建立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组织制度。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动员和挖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推进青年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要进教材,加强顶层设计,考虑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编入教材,统筹安排各个科目教学内容,与各科目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其次要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最后是要组建专业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真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二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协同制度。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内部的协同与配合,齐心协力,实现全员育人。三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实践制度。在实践中巩固和检验教育效果,通过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同。四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评价制度。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社会实践效果的评价制度,通过设立具体的教育评价指标,评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青年学生学习、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VSZ03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