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以系统观念增强思政引领力

2025-03-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强调了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从系统论视角科学把握思政引领力的理论内涵、构成要素和提升理路,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政引领力的系统意涵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思政引领力不仅需要与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互协同发挥作用,形成系统合力,而且其自身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对于思政引领力的强调充分体现了党始终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生命线”“中心环节”等话语多次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的战略高度,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战略引领的作用和意义。

  进入新时代,党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持续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中把思政引领力置于首位,反映着思政引领力的战略属性。“思政引领力”之“思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协同而形成有机的整体,统一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思政”体现在办学、管理、服务和育人等多个环节,客观要求形成耦合衔接的系统结构与层次;“思政引领力”之“引领力”,强调引导和带领的能力,它蕴含了方向和力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方向一致才能形成最大的系统合力,这也意味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引领力才能有效引导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思政引领力的构成要素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增强思政引领力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子系统,其内蕴的举旗定向、凝心聚气、铸魂育人和以文化人等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厘清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层次性与关联性。从基础层面来看,思政引领力包含理论要素与文化要素,理论要素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内容,观照人的思想与行为发展规律,遵循思想引领的科学路径与方法,为其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理论基础;文化要素体现为思政引领力的生成与巩固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汲取立德树人的思想智慧和文化资源,充分释放文化固本培元、启智润心的深层次力量。

  从核心层面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并实施教育活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求其系统内部的主体要素坚强有力,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使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信仰、信念与信心,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增强思政引领力所包含的客体、载体和环体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从外围层面来看,思政引领力的作用发挥需要以制度要素为保障,表现为具有规范性的力量,运用制度之力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活动有序稳定开展,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思政引领力也要以技术要素为保障,体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赋能,健全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集约化管理平台,拓展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发挥作用的时空边界。

以系统观念增强思政引领力的实践理路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思政引领力涉及多个环节、多种要素,需要增强目标的牵引性,提高各环节的衔接性和要素的耦合性,促进思政引领力作用发挥过程的贯通性,发挥系统集成的成效性,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支撑作用。

  要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在整体视域中构建多向联动、有机统一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政大格局,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锻造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体系,推动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相互贯通与转化。结合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蕴含的育人资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统筹制度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系统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构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健全横向衔接、纵向递进的教育机制,在此基础上优化多要素协同育人的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使育人工作与教学工作相得益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教育对象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与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促进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同频共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探究式、案例式与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教学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协调融通,有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持教师评价的正确导向,选树思政育人先进典型,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自觉和担当精神,使其带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BKS15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徐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