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专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多学科的学理支撑

2024-0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财富,蕴含了丰富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经验。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围绕该领域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作者,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峰。

  揭示红色基因传承演进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网: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江峰: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以大别山红色诗词歌谣、大别山红色场馆解说、大别山民间红色故事等为主体,资源利用研究的空间极大。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容,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高要求的积极回应,意义重大。

  研究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和逻辑演进,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心理认同和情感渗透,提高其实践运作成效。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中,有诸多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别山区进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活动资源,这些具有地方性口述特色的传播活动,对大别山地区的革命以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建立发挥了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历史经验。发掘、整理这些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总结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和宣传教育经验,对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通过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大别山区的历史发展理路,探索其中的价值观培育经验,有助于揭示红色基因传承和红色文化演进的基本规律,拓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新思路。

  采用多学科方法开展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您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江峰: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化发生学、现象学、教育与技术学等不同学科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到多学科的学理支撑。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社会调查与资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调查与资源分析的方法对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与多层透析,以揭示其生成、衍扩及多元价值转化的内在规律,分析解决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历史逻辑与经济社会现实相统一的方法。将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置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宏阔背景下,分析这一资源的本体特质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研究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

  语言镜像法和认知透视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的结构、功能、表达模式及其迁移,显示中国红色人物内在的认知心路与民族心理,透视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的思想底蕴、品质特征、精神内核,考察其伦理、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多元价值,重点揭示其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优质文化元素,发掘这些元素在新时期独特的价值功能。

  契合互动的文化研究方法。重视当前我国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多元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的问题,对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遗产资源的现代价值进行阐释,为探索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互动演进提供参照系。

  多向度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与不同区域的红色口述文化资源比较、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与其他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比较、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与世界范围内的特色文化资源比较,研究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功能和资源优势。

  拓展红色文化的多维视界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结合您的研究谈谈如何深化红色文化的探索研究,怎样拓展红色文化的多维视界?

  江峰: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发掘,拓展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界。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界,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生存论,从现实的人的存在出发,观照红色文化存在系统中人的生命存在、生命叙事、生命情感以及生存方式、生存处境、生存价值等,从而对红色文化存在系统及其价值意义予以透视的一种哲学视界。在这一生存论视界下,就要注重观照红色文化中个体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界出发,感悟红色文化中一个个“人”的生命存在,反思其中“人”的崇高理想信仰追求,理解其中“人”的生存处境,追溯其中“人”的生存轨迹,探究其中“人”的人格生成,感受其中“人”的生命情愫和精神。

  其次,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思,拓展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现代认识论的突出特点,它注重从交往实践中,把握主体间的认识交往关系,因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通过考察红色文化的交往实践,从红色文化诸主体的物质和精神的交往活动、交往关系、交往场域、交往形态等之中,揭示红色文化的本质和精髓,透视红色文化的优秀基因,从而传承、阐扬、发展这一特殊文化形态的一种哲学视界。在这一认识论视界下,就要以积极反思的精神,剖析红色文化中某些突出的文化存在现象。

  再次,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拓展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界。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界,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即:将红色文化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境域予以考察、研究,体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根本立场、思想精髓,突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视野诸特点的一种哲学视界。要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尤其要善于运用其矛盾分析法,确立起一系列相关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方法,以研究促进传播,以传播引发研究,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应用与开发的功效。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突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指向,创构一系列红色文化的实践方法模式。

  此外,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阐扬,拓展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界。红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界,即指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建构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探讨红色文化的一般价值问题,研究其各种物质和精神现象所固有的属性及其对于社会、阶级和个人的一定积极意义。在这一价值论视界下,就要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出发,发掘、弘扬红色文化传统资源的内在价值。尤其要善于运用当今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维度和层面,考察、阐释、揭示红色文化传统资源中的各种物质、精神现象所固有的属性,探讨其价值性质、价值构成、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等。

  本网记者 明海英/采访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