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2023-07-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刻阐明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作用。

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内在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深度调整,全球治理模式面临新的选择,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诸多结构性矛盾与风险需要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去化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考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赶超、“叠加并联”型的现代化,我们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要走过的现代化进程,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将在更短的时间内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央集权化、国家整合、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诸项问题,不是“依次”而是“同时”出现在这些国家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时空压缩面临着社会矛盾“同时”出现与“一揽子解决”的艰难抉择,需要我们在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关系处理方面构建全新的理念、原则与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实践经验和制度密码。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良性互动关系的基本形成夯实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坚持什么样的全面依法治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战略谋划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站在胸怀“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去谋划,把国家主干性事业纳入法治轨道。

  统筹推进的力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在工作部署层面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上加以有力推进,把国家各项治理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展层次的深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加深入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良法善治既是全面依法治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本质要求。

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实行什么样的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法治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继续回答了新征程“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一规划两纲要”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设计总体方案奠定“总体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制定和出台《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谋篇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综合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提供“总抓手”。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四梁八柱”。立好法治之“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强调依宪治国是核心,依宪执政是保证。紧扣法治之“重”,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持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着力解决“如何依法行政”中面临的瓶颈问题。突显法治之“要”,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人民的期盼,也是良法善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夯实法治之“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准普法,特别是要聚焦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成为一种信仰。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辩证思维方法,统筹解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将会碰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是唯一方式。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等辩证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

  总之,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现代化强国,必然是一个法治强国。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共建项目“四大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究成果三】

  (作者申华林,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