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2023-07-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始终是中国道路的探寻者、中国制度的建构者、中国理论的创造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弘扬者,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书写者,人民必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根本力量源泉。

党领导人民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和拓展正确道路

  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近代中国被动卷入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将现代化扛在肩上,开启主动追求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组织发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诉求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代表人民,是先进的政党,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的就是坚持走人民至上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7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执政的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100多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中走出来的,更是从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

  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逐步拓展深化的。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衡量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尺度。在深层次多维度宽领域持续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人民这一主体力量,才能根本性地推动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文化、自然禀赋、国际条件、国内结构、制度机制、组织个人等要素全面转化、系统综合、良性互动,进而形成推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带领人民制定宪法,进行覆盖全国范围5.7亿人的选举,确立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党要将全体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组织起来、发动起来。要继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不断拓展党领导人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和形式,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让人民群众更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党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和完善制度根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土地改革,颁行婚姻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健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等各项制度,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社会革命,广泛动员、积极引导人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让全体人民享受到了各方面的、真真切切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依靠和团结全体人民,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权,不断增强人民建制度、建好制度为人民的制度优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指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十三个制度优势”、明确了“十三个重点任务”,其核心特征是“人民性”。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制度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新时代的发展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制度迭代、制度升级、制度完善、制度供给。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制度“顶梁柱”,并不断健全完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制度的“四梁八柱”。

人民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永续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事求是“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灵魂,人民大众的立场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的理论,是指引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理论。这一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为民、敬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这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带领群众、领导群众的原则艺术和高超方法。“晋江经验”“浦江经验”“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等一大批深得民心、广得民惠的德政工程和新鲜经验,成为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样板。新时代十年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更是坚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得新时代十年成为人民福祉增进最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高、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成果最普惠、最显著、最殷实的十年。归根到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的科学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共建项目“四大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究成果二】

  (作者陆鹏,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